中新网10月14日电 老人补钙、男人补肾、女人补血、儿童补脑……近年来,不少保健食品纷纷打起了“补”的旗号,让不少市民陷入“补”的误区。专家特别指出,人有个体差异,不是人人都要保健进补;市民切莫盲目相信一些保健食品的夸大宣传。另外,保健食品吃一两个月要换一下。
新闻晚报报道,看到某“口服液”的宣传中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说法,上海的张老伯立即买来作为日常保健用品服用,希望能在保健的同时缓解自己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但服用过一段时间后,老病不但没减,反增添了新病脑中风。专家分析认为,是该种口服液中的红参类成分不适合张老伯这样的体质所致。
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还告诉记者,曾有一女士给自己9岁多的儿子补钙,没想到补出了“性早熟”。原来该女士所买保健品产品说明书上称该补钙品含有适量的锌元素,能增进食欲,具有改善儿童厌食、挑食等作用。殊不知,锌也可以促进男性器官发育和促进性腺发育增长等,孩子不间断地服用该产品长达1年多,导致性早熟。
营养专家还提醒,一般的保健食品,吃一两个月为宜,不必总吃一个种类,因为人体并不总是定向补充。在把保健食品当补品使用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纯中药无毒副作用”的宣传,应该明确不正确的服用,即使是纯中药也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王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