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3日电 当今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大国关系格局正在频频调整,新的体系尚未最终形成。学习时报刊出专家文章分析称,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和周边环境的起伏不定,以及恐怖主义活动屡屡在俄境内发生的现实,普京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正双管齐下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其中既有强硬的、对抗的一面,更有韬光养晦、着眼未来的另一面。普京最近有关俄罗斯对外关系布阵的讲话就是一例。
俗话说,往事如烟。其实,往事并非都如烟,回顾一些往事并非不无好处。从“9·11”后俄国对美国的百般迁就和忍让,到美国回报无几,国内压力增大,引发普京几度恼怒;从俄罗斯认可美国在中亚建立空军基地,为美开放空中走廊,到紧随其后也在旁扩建自己的空军基地,双方暗中较劲增多;从俄国联合德、法等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到期间再次俄美交易无果而终,使普京在伊拉克的计划落空;从俄美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到俄加快部署白杨M系列多弹头分导核导弹,再到效仿美国宣布先发制人并举行核军事演习,以示不甘当“二等公民”;从倾注全力融入欧洲失败,到无奈只得接受欧盟及北约东扩的现实,使自己骑虎难下;从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对9月1日别斯兰人质恐怖事件淡漠表态以及对车臣恐怖主义头面人物在美英受到庇护且拒绝引渡等双重标准,到普京决心对反恐要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表明俄要同美在高加索对峙;从俄罗斯一心要以能源为外交手段来实施自己的战略目标,到小泉纯一郎全然不顾普京的面子,亲临有争议的北方四岛海域视察,以示其收回北方四岛的决心,俄日关系再度起风波;从主张俄、中、印联手推进“科技合作”以制约美国,到普京加快接近巴基斯坦,调解印巴冲突,关注美印迅速接近和印度脚踏“两只船”的现实;从对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疑心重重、百般警惕到随势而动,继而当忍不让;从毫不关心朝核问题,到积极插手、争当“头功”、积极“拉拢”等等,都反映了近几年来普京在外交上的种种处境,以及他如何应对的艰辛历程。另外,近年来俄罗斯在对美国进驻中亚并同意它在中亚建立空军基地,对美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默认他开发TMD和NMD,同美国建立联合中心,以便相互交换导弹预警数据和通报导弹发射情报,等等,都有悖于中俄双边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双方元首的《联合公报》。如果再加上俄在对华军贸及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出尔反尔,中俄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浮现,引人关注。通过这些事件我们至少可以对俄罗斯近年来的对外政策中的变数以及普京的随意性和“自主性”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对普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也有较深的认识。
当今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大国关系格局正在频频调整,新的体系尚未最终形成。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和周边环境的起伏不定,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学会冷静观察;既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又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我们要警惕“冷战”时期遗留在人们脑海中的思维模式。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对外关系中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朋友要交、心中有数”等等的教导,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普京的外交政策以及俄罗斯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抉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针对当前国际环境以及俄罗斯如何作为,普京说:“我们处在国际关系新体系形成的复杂阶段……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随波逐流,或是跳上即将离开的列车,而应对民主化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未来国际关系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立场。”还说:“国际关系体系自身变得更灵活,而国家间关系变得更民主。苛刻的‘联盟’纪律逐渐从国际实践中消失。”“俄罗斯应当抓住一切机遇,参与建立符合我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利益的公正的国际秩序。”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普京在处理双边、多边以及国际重大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民主性”以及“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决非偶然。
至于俄罗斯对外关系布局层次,他说:“独联体仍是俄罗斯目前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制定这方面的整体长期战略”,提出“不要沉浸在只有俄罗斯有权领导独联体地区的格言中”。这里既有自责式的反省,更有远期抱负。但是只要俄罗斯的“不合时宜的民族主义”尚存,改善同独联体国家关系永远将是一句空话。人们拭目以待。
至于同欧盟和北约的关系,普京没有表明俄罗斯是否要融入欧洲,加入欧盟,只是坦率说:“俄罗斯除了同它们加强平等合作外别无其它出路”,“欧洲是俄罗斯的另一个传统重点”。面对欧盟和北约的新一轮东扩,普京说:“与其说应当适应这种形势,不如说应当尽量减小对俄罗斯经济利益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和损失,以及找到自己的优势并让它为自己服务”。这里普京既表现为无可奈何,同时又不甘心无所作为,并显露出“韬光养晦”和发挥“资源优势”的计谋。
美国在俄罗斯外交天平上的分量是众所周知的。俄美多次碰撞后的结果使普京清醒了许多。这次他对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保持低调,只表示“同美国的关系也要经常关注”。普京承认,“目前的接触和合作还不足以建立起真正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但是普京明白,处理当今重大国际事务,解决一些国际热点问题,没有大国间的协调、对话、取得共识和保持平衡,都是不可能的。鉴于目前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膨胀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凭借自身的超强实力,美国并不把多极世界放在眼里,更不看重俄罗斯的实力和地位。因此普京只能面对现实,既不放弃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机会,也不等待美国的回报。在几经碰壁后,俄罗斯今后在对美关系上将更体现出原则与灵活并重。
对亚太地区,普京说:“要深化同亚太地区关系的对外政策,应当把它同解决内部任务,同发展俄罗斯的潜在利益以及利用这些联系来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密切结合在一起”。又说:“这里,发展同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有很大的潜力”。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首要外交任务就是如何为“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服务。也就是说,普京明确提出发展同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关系,要同开发俄罗斯在上述地区的潜在利益密切挂钩。由此可见,普京看重并关注西伯利亚、远东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在这一地区俄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资源外交手段来推进双边多边关系。然而不久前俄罗斯军方一份材料称:“中国是俄罗斯远东潜在的敌人”,“俄罗斯显然不会去充当侵略者的角色,那么所有可能的战争我们将作为保卫战来迎接”。又说:“中国显然还没有准备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他们更愿意用别的方式解决问题”,即“变俄国为他们的‘原材料附庸’和对西伯利亚、远东大量移民”。还煞有介事地说:“到2020年那里将有500—1000万中国移民。”俄罗斯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们提出:“我们还有15—20年的时间可以作出某些让步,但不应沉湎于此。俄罗斯需要在这里最大限度运用经济的、外交的和其它灵活的手段,以便在自己力量贫弱时期,先搭乘中国的车走一段需要的距离,然后适时跳下中国车,再换乘美国的车”。这是目前俄罗斯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和所思。然而他们的视野显然远不如他们的伟大哲人罗蒙诺索夫。他说:“俄罗斯的强盛有赖于西伯利亚,而西伯利亚的富足有待于中国。”他的预言充分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互惠的精神。从普京的这次有关外交政策讲话中,以及前一段对华政策的运筹方面,似乎都隐约可以看到这种论调的影子。这种心态和情绪若不调整和抑制,肯定会损害业已形成的中俄双边关系。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最后普京概括地说:“总的说来,需要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天地,寻找合作的新可能,同时不应忘记在我们曾经为之付出过不少精力和财力的地方,保持并扩展自己的阵地”。这里主要是指东欧、中东、非洲和拉美。
在这次讲话中,普京明确告诉我们:在俄罗斯对外事务中的布局层次是——独联体是重中之重,欧洲及美国是首要,亚太一些周边大国是关键,东欧、中东、非洲和拉美不可忽视。这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如此坦率和透明的有关俄罗斯外交施政的讲话,值得回味和思考。如果连同普京在别斯兰人质恐怖事件后的讲话,可以看出普京的近忧和远虑,以及为应对他们在内政和外交上的一些思路。这里显示的不仅仅是外交,也包括普京的内政政体以及经济发展的一些新思路。这为我们研究普京今后的执政、俄罗斯的未来走势将很有帮助。
当今世界,尽管存在局部战争、局部动荡和局部紧张,但整体上讲,还是和平、稳定和缓和为主流。大国间也形成了共识:大战要避免,和平需维持。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争生存、求稳定、谋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普京深知:结盟造势——没有必要;无限对抗——又无此实力。因此,冷战思维既不合时宜,更阻碍时代前进。俄罗斯也非常清楚:各国之间既存在相互依存,也有着相互制约,只有通过相互协调,才能达到相互平衡,世界也才能祥和。因此,无论是重振俄罗斯雄风,还是重树俄罗斯的形象,都需要时间,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更需要寻求新的思路来加快发展经济,需要充分依靠外交运筹来确保国内经济的发展。普京这次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阐述以及在别斯兰人质恐怖事件后的几次讲话,应该看作是俄内政外交的一个转折点。然而,在普京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驱使下肯定也会有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