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北大保卫部门开始限制游客进入参观。校方称这一举动主要出于安全、治安方面的考虑,毕竟学校不是公园。没想到这种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挞伐。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媒体上持反对意见的占绝大多数。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北大是国家投资的院校,“北大校园不是北大师生自己的”;二是开放北大“既缓解了旅游景点的紧张,又满足了人们对于科学、文化、人文精神的景仰之情,这是无需投资就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利国利民的好事”。
我同意有些论者的说法,开放北大能够满足人们对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景仰之情,因为北大在国人心目中不仅是一流院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但我坚决反对因为“北大校园不是北大师生自己的”,公办大学的一切投资以及日常维持费用源于公共财政投资,北大校方就没有对校园的管理的理由。
不少国人头脑中有一种奇怪的思维习惯,只要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场所,只要是“人民”的,似乎“自己”就成了“人民”。检索我们的记忆,不难找到其心理渊源。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我们都在计划经济初期提出过“人民××人民办”的口号。这在某些国人心中产生了一种错觉,就是老把自己定位于“人民”,于是就有了堂而皇之占有甚至随意处置的理由。应该承认,这种心理包含了主人翁的自豪感,但是,如果这种自豪感不通过先进的管理制度来实现,不仅可能异化成为虚荣心和偏执的占有心理,也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和维护国有单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国有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公立学校、医院及其他事业单位,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具体到北大,不能因为北大是用纳税人的钱投资和兴建的,就应该允许任何一位中国人无条件进入参观。既然国家把学校交给了北大管理者管理,校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制定管理措施。
我们无法否定人们参观北大的良好愿望和北大对参观者的熏陶和激励作用,但也不可否认,过多的参观者涌入北大,确实可能为安全和治安带来难题,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反言之,北大校方在黄金周期间限制游客其实也并无道理。安全和治安是需要担责的。如果仅仅站在游客方思考问题,而不设身处地为北大管理者想想,其实是一种私心的表现。
至于北大限制游客参观有悖于自由开放的北大精神,这真是哪儿跟哪儿的事情。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层面,这跟保卫部门限制游客增大校园安全系数没什么关系。拿北大精神来“无限上纲”,显然站不住脚。
当然,北大此次限制游客的举动也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没有提前告知公众,让一些满怀希望的游客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感到失望;二是既为“限制游客”而不是“禁止游客”,就应该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但可惜没有这方面的措施。比如,通过校方有组织有秩序地进入,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参观欲望,又不至于因游客过多和无序进入影响安全。这些细节上的考虑欠周确实影响了公众对于北大的好感。(法制日报 朱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