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1日电 信息时报报道,昨天上午,广东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的专家们在“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科技成果的鉴定会上认定: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据悉,经过一年多的刻苦攻关和国际协作,广东省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在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试剂、动物溯源、临床救治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创下了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
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昨天接受鉴定的防治SARS科技成果是在广东省防治SARS科技攻关领导小组的组织和指挥下,由广东省和香港、上海、北京及哈尔滨等地的30多个单位的40多位专家、百余位科研人员共同协作的成果。鉴定会上,由广东省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的总顾问钟南山院士作项目汇报。据介绍,广东省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自从一年前建立后,立即在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试剂、动物溯源、临床救治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现已取得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鉴定委员会认为,取得了重大成果,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SARS防治方法,为指导中国控制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创下了数个科研“第一”。最早提出广东省2002年~2003年“非典”流行是由某种病毒引起的,较早地证明该次流行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最早明确SARS的临床特征、潜伏期和易感人群,提出了预防医院内感染是控制SARS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首先建立了SARS监测报告系统和社区家庭隔离模式等。
制定SARS定义全球采用
据介绍,广东省在防治SARS科技研究路上起步最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钟南山院士介绍说,经流行病学调查,广东首次在全世界提出了SARS这种新发传染病的最初病例定义,即:1、急性发热;2、胸片有X线改变;3、早期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4、与患者密切接触史/抗菌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该定义是全球SARS定义的雏形,后来得到国家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推广应用。
此外,通过科学、细致的调查研究,广东首次发现SARS的潜伏期1~12天,平均4.5天。SARS潜伏期的发现为在广东省、全国乃至世界SARS预防与控制中对接触者实施隔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依据,是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时的重要依据。
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首次证明人类SARS冠状病毒的动物源性、提出SARS病毒可能具有广泛的动物感染谱。据专家介绍,香港大学和广东的科技人员首次在动物中分离到SARS样冠状病毒,目前有血清学或PCR检测方面有阳性结果的动物涉及多种鸟类、水禽、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狐狸、猕猴、刺猬、田鼠等野生动物和部分家畜。研究结果表明:SARS病毒可能具有广泛的动物感染谱。
果子狸“主凶”身份被认定
昨天上午,在广东迎宾馆的一间会议室里,广东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的专家们在“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科技成果的鉴定会上再次作出结论:现有研究表明,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果子狸是人类SARS病毒重要的动物宿主之一,具有传播SARS病毒的能力;果子狸是目前SARS病毒最易感染的野生动物和较理想的试验动物模型。虽然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果子狸就是人类传播SARS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但是专家们在昨天的鉴定会上肯定地认为,果子狸是SARS样冠状病毒在市场的主要携带者。
此外,广东还最早提出临床诊断标准。如密切接触史或群体发病或传染他人依据;发热等相关的症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据悉,这一标准被北京、香港等地采用,同时依据上述诊断标准,对临床病例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