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十月八日电 题:改革为广东气象科研注入强大创新动力
——访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执行所长梁建茵
作者 陈建 杨绮薇
走进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东田管理中心,“双参数低空探空观测”和“雾区能见度滚动预报系统”滚动做出不同时段的天气预报。管理中心的李主任介绍:“这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为高速公路的研制成果,预报准确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热带所,副所长易燕明介绍:“热带所从二00三年开始‘中国季风网站’的建设工作,围绕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指数、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大气环流的动力学特征和动能收支特征等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深受广大预报员的好评。”
在广州区域中心气象台,预报员打开业务网,分辨率为十四公里,据介绍,这是热带所每天二次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这些产品已成为预报员的一个重要参考工具。
另外,热带所自主研制的台风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已成为台风专家委员会认定的中国可对外发布预报的三个台风模式之一,台风路径预报效果名列前茅……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果,为此,记者走访了该所执行所长梁建茵。
“是改革给气象科研注入新的活力!”年方四十、儒雅沉稳的梁建茵告诉记者,根据科技部的部署,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在二00一年底开展“以结构调整、机制转变和人才分流”为重点的体制改革,组建了一支精练的科研队伍:研究员五人,副研究员十三人,其中博士四人,硕士十五人,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四十五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了九成五,实现了年轻化和精干高效。
据介绍,改革令热带所在互动的双赢机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季风研究有七大创新,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取得三大进展,同时,在热带气旋研究方面、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方面以及在大气物理和环境气象方面均做出不凡的贡献。
梁建茵认为:“科研的出路在于创新。改革使热带所产生了新机制,在新机制下要有新思路、新模式,才能实现新跨越。”
二00四年五月初启动的“珠三角城市群陆气相互作用与大气灰霾科学试验”,针对珠三角城市群日益严重的大气灰霾现象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这个大型综合野外观测试验,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力争在一两年内完成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开发,在广州地区率先推出灰霾天气预报,以减轻灰霾天气对珠三角地区的不良影响。
他还说,“热带所改革后的科研工作思路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广东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