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由北大拒访想到“特色”国情

2004年10月08日 11:07

  国庆假期出游归来,上网一览,发现世界还是一如既往地祥和安定,一周内没有太多的重大新闻发生。勉强算得上热点,也被几家网站列入了新闻排行榜前几位的,是“北大拒绝游客参观事件”引发的一场讨论。

  既是讨论,自然见仁见智。有知名的学者以“国外大学实行的办法”为证,主张“大学开放,同时不要简单地把这当成让不让人进来玩一玩的事情,应当在深层次上考虑,要有周全的筹划”。但马上有反对者说,假如北大校园整天游人如织,人声鼎沸,那学生的权利谁来保护?他们又怎能安心读书呢?北大开放校门“是强人所难,只强调了游客的权利,而忽视了北大的现实情况,忽视了北大以及师生的承受能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当然,就像在许多出现纷争的场合最后所能看到的那样,也少不了对两方面主张都有所兼顾、看上去全面得无懈可击的意见,如“开放的好处自不待言,既缓解了旅游景点的紧张,又满足了人们对于科学、文化、人文精神的景仰之情,是无需投资就有良好社会效益,利国利民的好事;另一方面,校方拒绝游人进校也言之有理,学校确实不是公园”云云。持此观点的人士们,虽然我最终也没有看出他们的立场到底是倾向于开还是闭、抑或“适度”关闭,但陈述的一番理由中有一点倒不约而同,那就是“国情特殊”。

  特殊在哪里呢?我猜想,无非是我们这里人口巨大,校门一开,游客如潮;再加上人民生活还没有普遍富裕,群众整体素质并不太高,校园内要保持以往整洁的环境不太容易;要是混杂些社会上鸡鸣鼠盗的宵小之辈进来,这治安问题也让人头疼。总之,与国外一些地方的大学想开放就开放的情况,是比不了的。但就像先前有人士指出的,在大学校门是否向社会开放的问题上,并不存在什么“国际通行惯例”,也无须依循惯例。倡导开放者,倡导的乃是高等学府应努力尽到传播文明和人文风尚的社会责任,而不要沿袭固步自封、自命清高的保守观念和风气。打开校门,也不是不论客观条件和情况地一味照搬国外做法,更不是仿游园规则“让人们进来玩一玩”。所以,“国情特殊”论于此并无太多的说服效力。

  关于北大校门到底该不该向社会开放的讨论,本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说头。开放有之,限于自身条件或情况而不开放,也有之。但从中,似乎依稀可以看到时下不少聪明媒体热衷的所谓争鸣的底子。有一些见仁见智的事情,开始时可以争论得沸反盈天,到了最后,戴上一个“国情特殊”的帽子,就可以统统地一言以蔽之、在论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了。而借着这顶帽子,本来许多可以努力一试的事情,也就有了气壮如牛的搁置理由。(联响)

  来源:华东新闻

 
编辑:赵莉】
:::相 关 报 道:::
·北京大学限制游客入内参观 校方称校园不是公园 (2004-10-05)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