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6日电人民日报今天发表文章称,三峡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的风貌,生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峡蓄水一年多来,从宜昌坝首至重庆丰都400多公里川江成为平湖。据统计,三峡永久船闸通航一年多,通过旅客超过200万人次,通过货物已超过2900万吨,直逼永久船闸通行能力的上限!
文章说,在大坝下游约80公里的湖北松滋米积台镇,沿江而居的村民发现,一直混浊的江水变清了。顺江再下40公里,便进入下荆江河段的古河道湿地。国家在此建设了麋鹿保护区。这些珍贵的动物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了。年年为洪水担惊受怕的武汉人,今年汛期终于舒展眉眼。入秋还经受了一次考验:来自长江上游的洪水,径流量达到罕见的每秒6万立方米;但经过三峡大坝的拦蓄,洪水到达武汉时已是强弩之末……
文章援引湖北水利厅厅长段安华的话说,三峡工程蓄水以后,极大地提高了长江中下游的抗灾能力。沿江堤防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有了大坝这道坚强的屏障,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从此了却心腹之患,成为名副其实的“米粮仓”。
文章称,除了三峡大坝上下的“江边人”,千里之外数以亿计的人们同样享受到了三峡工程的实惠。三峡枢纽正式发电之际,就遇上了电力短缺的严峻情势。无论是东部的上海还是南边的广州,在迎峰度夏的日子里,三峡电站输出的强大电流,无异于雪中送炭!清洁、可再生而又廉价的三峡水电,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文章说,三峡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已经证明了兴建这个工程的决策是富有远见的!
三峡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他们在建设三峡工程的实践中,从开发长江和利用水资源起步,逐步树立维系长江健康生态的观念,这就是做到治理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索取与再生相统一,实现人水和谐的治江新境界。
文章最后指出,在三峡工程中看到了对环境的悉心爱护。为了确保一库净水,国家投入巨资清库排污;为了遏制泥沙淤积,国家在三峡库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工程……此外,三峡工程还体现了建设者对其他物种的尊重:一年一度中华鲟放养,珍稀动物和植物的迁移保护……在发挥人的能动性的时候,充分尊重水资源循环、再生的规律,尽力维系而不是破坏生态,这或许是三峡工程最为珍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