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十月二日电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是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在《送瘟神》一诗中对血吸虫危害所作的生动描述。但是,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早就消灭了的“瘟神”在湖北从来没有绝迹。
与血吸虫的抗争,湖北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为什么一个被人认为早就消灭了的疫病却还在顽强地滋生着,而且一直肆虐地侵蚀着人们的肌体呢?《今日湖北》的记者深入湖北血吸虫疫情最严重的江汉平原调查采访中,发现有这样一些原因:
一是湖北夏水冬陆的地理特点和持续的暖冬气候,加速了钉螺的繁殖;频发的外洪内涝,更为钉螺大面积扩散创造了条件。在河网密布的江汉平原,一场大雨就可以让血防人员辛辛苦苦的灭螺成果随之泡汤。在江陵县,当地的百姓对血防有一句民谣:“年年灭,年年光,年年灭的是老地方。”
二是修建大型水利建设,影响着血防的灭螺成果。湖北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映皓说,大型水坝建设后,水流变缓,滩地增多,钉螺的密度也相应增多。当初修建三峡大坝,在血防方面就有过争议。在原来已经消灭血吸虫病的地方,如新洲、浠水、蕲春、黄梅等地,钉螺又重新出现在江滩,疫区病人数居高不下造成的局部传播严重,新的疫区不断增加。
三是血防人才外流,队伍松散,经费不足,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使血防工作举步维艰。位于洪湖市北部的黄家口镇,是一个典型的水乡泽国。这里现有钉螺面积二千多亩,全镇三点八万人口,有三分之二的人员从事水产养殖,历来是血吸虫流行的重疫区。但全镇所有的血防经费不到三万元人民币,从事血防工作的只有六人。
四是基层血防存在着防治手段单一落后、管理体制不顺,农场血防被忽视等隐忧。血吸虫传染源众多,除了人之外,牛、狗等哺乳动物都可以传染。流行环节也复杂,涉及人群、动物、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等方方面面,哪一道环节不畅,都会影响血防的成效。从八十年代至今,血防药物单一,并有抗药性,灭螺的器械也是几十年没有改进。体制的不顺,也困扰了血防工作的开展。
五是一些地方官员漠视血防工作,为了政绩瞒报疫情,而基层血防人员查螺灭螺也是走过场,马虎应付。湖北血吸虫疫区县市普遍存在瞒报疫情的现象,血防计划和任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大多数疫区的血防报表数字都是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摸着脑袋想出来的,因为这涉及到血防经费的问题,只有数字和上面的要求对得上,基本经费才能得到保证。
虫不灭,病难除,人难安。
湖北的血吸虫到底能不能消灭?该省血防专家张映皓说,从目前的科研力量和经费水平看,血吸虫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可能在短时间消灭,只能控制,让它不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血防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外,社会各方面都要关注。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真正将百姓的健康、百姓的安危和冷暖放在心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