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当前的反腐形势?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现在是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定胜负的“相持期”。
为什么会有当前反腐局面的出现?原因有三:1、苏联的解体使我们党越来越明白这样一个简单道理:为了不重蹈覆辙,必须反腐。2、腐败对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危害性,以及民众对腐败的痛恨,使我们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将反腐败作为执政行为的重中之重。3、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苦苦摸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腐败框架和体系”,应该说,这个“反腐败框架和体系”在十六大之后已经初步形成,具体地体现在中纪委的三中全会公报之中。近几年来我们党反腐败力度加大、加深、加强,就是我们党初步形成反腐败理论(“教育、制度、监督”的“三位一体”)和实践(既反省部级腐败官员的“大腐败”,又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的“二手都硬”)的结果,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精神的结果。
说现在是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定胜负的“相持期”,这不是对反腐败的悲观,而是由反腐败的“严峻性”决定的,更是我对中纪委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的另一种“解读”。
当前有三种问题一定要解决:一是“中间梗阻”(或政治学所说的“贯彻危机”)现象还存在。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要改变这一现象没有“一个过程”是无论如何不行的。二是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秋后算账”很难。为什么?因为搞这类腐败,“只有位高权重的‘地方性高级干部’的‘第一把手’才行”,这也是当今反腐败为什么总与腐败了的“第一把手”挂上了钩的原因,这就从反腐败对象的“组织结构”上决定了这场“持久战”的难度和持久度。三是在一些地方,腐败现象从“腐败单个人”变成了“腐败一伙人”(这也就是当今腐败“窝案”、“串案”出现的原因),使腐败在一些地方成为一种不可轻视的势力,这也就决定了这场“持久战”的艰巨度和复杂度。
在未来的几年中,只要将当今反腐败势头保持下去,揭露出的腐败分子的人数可能还会增加。对此,需要继续强化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继续强化当今依法反腐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继续强化十六大以后中纪委所出台的反腐措施,必须再硬一点、铁一点。因为只有“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倾家荡产”,才能加快“减缓、减速、减势”的进程。
对十六大以后中纪委所出台的各种文件,对吴官正同志在各种场合对反腐败发表的讲话,我的总体感觉是:实在,不虚,能抓住“要害”,能反映广大人民的要求。为什么能这样做?一个重要原因是,很能重视反腐败中的“问题研究”,能倾听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各种意见,包括一些“刺耳”的“不同意见”,因为兼听就能集思广益,就能集中社会的各种智慧,而分歧可以通过“学术争鸣”、“学术批评”来解决。譬如,湖南王明高“反腐败特别行动”的所谓“腐败原罪赦免论”刚一露头,“学术争鸣”、“学术批评”就“自动涌现”,这种观点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可以肯定地说,反腐败中的“问题研究”越繁荣,反腐败中的理论研究越繁荣,就越能促进反腐败深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邵道生 原题:《怎样判断当前的反腐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