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的桑曲河畔,有一块面积约4.5万平方米的人造湿地,已与藏北羌塘草原上的古露湿地连成一片。这里原是不长草的河滩,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引来水,再将铁路建设用地上的牧草连根挖出,一块块移植到这里,才营造出湿地环境。“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是青藏铁路在建设论证之初就已确定的目标。
从2001年开工至今,青藏铁路的环保投资高达21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工程沿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凡是途经自然保护区,铁路建设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砂石料场的选址及便道的宽度都经反复勘测才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同时,青藏铁路建设采用加筋挡土墙、“以桥代路”等新技术和新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植被的占用面积。在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植被逐段移植的方法;在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采用人工培植草皮、边坡植被营造、恢复等技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不影响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保证迁徙、觅食的野生动物顺利穿越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采用“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等方式,在青藏铁路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各施工单位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保证野生动物通道畅通。最近观测,有近1000只藏羚羊通过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
青藏铁路建设之初,对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做了严格的规定。在西藏安多基地中铁十一局的工地上,有专门的污水处理池,生产、生活污水经过沉淀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出,对固体垃圾则进行分类处理。(刘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