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充斥着不少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每一个电影人都殷盼国产电影能够得到大力宣传,众多媒体记者却饱尝采访的艰辛;每一个电影人都呼吁要激发观众进入影院的热情,广大银川市民却因见不到明星而觉得失落;每一个电影人都期冀电影节能推动电影市场化进程,承办方却被巨额的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
电影节究竟是谁的节日?不像是影迷的节日,因为他们见不到心中的偶像;不像是媒体的节日,因为清理记者出场成了大部分活动的前奏;不像是演员的节日,因为很多人没有获奖的把握就没有出席的动力。除了主办方各级领导频频露脸讲话外,电影节看不到更多新鲜的内容和面孔。
由于组织形式上缺乏足够的创新,电影节为国产电影市场推波助澜的目的难以实现。本届电影节除了“首届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外,其他的活动与上届相比均乏善可陈。百花奖3.3%的选票回收率让电影人普遍感到“丢人”,金鸡奖评委数量为偶数遭受普遍质疑。
“电影节的繁荣是假象,电影节不与市场融在一块,不如不办。”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会长赵国庆情绪激动地说。在他看来,当前国产影片最缺乏的是宣传平台,但电影节显然对国产影片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足够的声势。
《十面埋伏》通过参加戛纳电影节打开了国际市场,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冬说:“张艺谋过去是靠电影节参赛获奖,现在是靠电影节营销卖片。”遗憾的是,国内大部分电影人在欣羡张艺谋屡创票房记录时,却不能借鉴他的经验。参加电影节的导演、演员大部分都是被动接受采访,整个电影节没有一场影片推介活动,几乎嗅不到一丝电影商业化的气息。
著名作家、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董事长张贤亮18日专门组织“明星回家”活动,希望从影视城走出去的演艺界重量级人物“回家”,但前来捧场的只有李丁、葛存壮、田华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市民阙志军气愤地说,早就听说很多知名演员会来影视城,为了一睹明星风采,我6点就起床了,专门赶到影视城,结果没有一个年轻明星来,连演员都不重视电影节,谁还重视电影节?
由于年轻的大腕级明星缺席,老演员们不得不承担与影迷交流的重担,唯一一场影迷见面会被安排在宁夏老年大学。老演员李丁走路蹒跚,还不停地用颤抖的双手为影迷签名。一位受人尊敬的老演员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一代演员中,个人功利思想过重,普遍缺乏一种振兴中国电影的责任感。
本届电影节上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将记者撵出场外的景象。在开幕式晚会上,一共发出了300多个记者证,但绝大部分记者都被限制在距舞台至少50米之外的区域,而且没有凳子坐,大家不得不在瑟瑟寒风中站了近3个小时。不少地方媒体记者说,电影圈与新闻界之间急需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的氛围。
举办本届电影节,银川市可以说“倾全城之力”,全部费用预算约2000万元,从目前情况看,贴钱办节已是不争的事实。市民许生茂说:“我实在看不出来,电影节对我们普通市民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
有关专家指出,电影节应该是大众化的电影文化风景,也应该是商业化的电影经济盛宴,丧失了群众基础,“官味”十足的电影节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力。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国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