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掌声、荣耀和辉煌,属于奥运冠军,在奥运冠军的背后,有一个个默默奉献而又非常重要的群体,陪练。在常人的理解中,陪练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绿叶”,但是没有这些“绿叶”,奥运领奖台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盛开的“红花”。
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相信每一个关心奥运会的人都知道中国代表团获得了32枚金牌,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备战本届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各项目、各队中的陪练人员加起来就有三百多人。
要想成为陪练,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必须要有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即使有再高的技术水平,如果不愿意为之奉献的话,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陪练;其次是能够把主力队员的状态完全调整过来、激发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陪练。
一位体育官员说,每一个陪练本身占用现役国家队编制,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地方体校或者其他单位工作的,当陪练只是暂时的,因此地方也会保留他们在地方相应的职位编制并且按月发放工资,只是陪练们会从国家队额外得到训练费和比赛后的奖金分配。
奥运会四年一个轮回,每一届奥运会结束之后,很多运动员面临着退役,很多运动队面临着换血,而陪练们也完成了自己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而有些陪练在成为运动员或者教练员之后,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最后成了奥运冠军或者主教练,比如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陈忠和,就曾经是老女排队中的陪练。
陈忠和:当了20多年女排陪练(中国女排主教练)
带领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和雅典奥运会夺冠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曾经在老女排做了20多年的陪练。
1979年,当时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选中了陈忠和作为当时女排的陪练,原因是陈忠和在男队员中身高没有优势,但很适合模仿外国女选手,而且他的动作也规范,扣球非常好。
陈忠和的陪练生涯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01年,他才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邹市明:从陪练变成一匹黑马(雅典奥运会拳击铜牌)
1999年,全国冠军赛在贵阳举行,意在选拔一批参加悉尼奥运会的选手。当时的邹市明是48公斤级的一名普通运动员,但因为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与世界上一些拳手相似,被选为国家队选手的陪练,也因此有机会进入国家队。
邹市明领悟能力很强,在当陪练时,处处留心种子选手的拳法和技术。2000年全国拳击锦标赛预赛上,邹市明一举击败由他陪练的种子选手,成为中国拳坛“黑马”,并从那年起一直称雄于国内48公斤级。
张军:曾一直是顾俊葛菲陪练(悉尼和雅典两届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
张军最早练的是单打。早在1988年,张军就在江苏省少年比赛中获得了单打冠军。
1993年是张军羽球生涯的转折点。在当年的一次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张军的单打比赛发挥失常,教练一气之下,让他改练双打。
没想到张军这是因祸得福,在第二年的全国比赛中,他和另两位江苏选手沈龙和顾琼搭档,夺得了男双和混双的两个第二。1996年,张军进入国家二队,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和沈龙搭档,一直是世界冠军顾俊和葛菲的陪练,直到1999年,张军与高崚配对专攻混双,经过不懈努力圆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
丁松:从陪练变成秘密武器(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成员)
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前,中国队确定由丁松出任第三单打。当时的丁松是中国队的一个秘密武器,他最擅长的是削球,之前一直是队里的陪练。
1995年,世乒赛在天津举行,国家队决定重用丁松,没想到丁松在一场本该惨烈的比赛中,轻而易举地击败卡尔松,中国队依靠奇兵丁松,最终以3比2险胜瑞典,重夺斯韦思林杯。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刘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