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九月二十日电题:市场鱼龙混杂沪人不买保健品“帐”
中新社记者常惠英
沪上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从商铺、药店到大卖场随处可见,或是多种品牌集体亮相,或是与水果老酒等组合出击,但市民并不为之心动,沪语即“不买帐”。他们对目前申城保健食品市场总体打分仅给五点五分(最高分是十分)。这是上海市消保委联手工商、卫生等政府部门,历时四个月,采取问卷调查、监督抽查、比较试验等方法,展开专项市场调查获取的最新数据。
调查显示,上海有七成消费者购买和服用过保健食品,消费额约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二。大部分市民选择购买保健食品是从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获得的信息,但近六成消费者表示对该类广告不相信或部分相信。
随着市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去年上海保健食品市场年销售总额接近四十亿元人民币。诱人的利润、激烈的竞争,使部分急于推销产品的生产企业,往往采取夸大其词的狂轰乱炸式的广告炒误导消费。据统计,二00三年此间保健食品的违法广告高达二千零六十八条,其中九百多条广告夸大宣传功能;四百多条保健食品广告未标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
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九成的保健品剂型都是口服液、胶囊、冲剂和片剂等形式,与药品基本相同,极易混淆。因此,有些保健食品企业常把保健食品的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功能与药品的降血脂、降血糖功能加以混淆,对消费者造成严重误导;有关部门对部分保健食品摸底检测发现,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上海市场保健食品“鱼龙混杂”现象严重,销售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更是“五花八门”:有“食”、“食卫”、“卫食”、“卫健”、“卫食健”和“国食健”等字号,还有十八种保健品甚至没有批准文号。这类状况存在,引起消费者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市场有序发展与公平竞争。
事实上,消费者不仅对保健食品的夸大宣传心存反感,而且对该类产品过度包装、价格过高也非常不满。
上海市消保委有关人士指出,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保健食品与药品必须区别清晰,但市场总体情况不尽人意。据此,上海将尽快组织保健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并加强消费预警,净化广告宣传,从而保障市场繁荣与消费者权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