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日电 走马上任半年多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已被媒体称为“魅力部长”。此间报道中国政经新闻的周报《观察星报》第三期载文,介绍了这位新官上任后的“几把火”。
薄熙来新官上任燃起的“第一把火”,即推出商务部打造的信用体系。
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贸易促进被列为商务部三大重头戏。其中,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是另外两者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三月初,“中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中心”项目在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中国最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业内认为,这彰显了商务部意欲统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野心”. 组建不到两年的中国商务部是本届政府整合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产物。半个世纪里,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一直处于多头管理的境地。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立商务部、打通内外贸就成为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国一向有着“重外贸、轻内贸”的传统,如何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薄熙来在商务部长任上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
商务部应该是一个先锋,像一把刀子,打破影响内外贸一体化的各个方面。而薄熙来有其他人所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他的地方官员背景。他的经历可以让他更理解内外贸融合的迫切性,在政策制定上也更超脱一些。
有媒体称,薄熙来上任一个月,便抓住了内贸工作的“关键”。今年年底前,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如何使中国的零售企业不被外资冲垮,将是内贸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经历半年“磨合期”后,薄熙来终于迈出向“大商务部”格局发展的实质性步伐。
上任以来,薄熙来还冷静地化解了几道商务部面临的外贸危机。他面对的第一道危机就是中美贸易纠纷。四月,薄熙来陪同吴仪飞抵美国。经过三天的友好磋商,中美双方签署了八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并在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农产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消费者安全、第三代无线通讯标准、最终用户访问和促进美对华出口等若干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二道危机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五月的“中欧投资贸易研讨暨洽谈会”上,薄熙来发出了强烈呼声:“作为中国商务部部长,我刚上任两个月。我今天只想对大家说一句话:希望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洲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什么,还能与最好的朋友更好合作,更加体现欧洲崇尚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过去的半年,薄熙来可能是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部长。截止到七月底,薄熙来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内,参加了一百多次外事会见。三月份,薄熙来一共出席了各种活动四十六次,每天平均超过一点五次。
薄熙来在大连和辽宁省工作时,政府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政府官员晚上十一时之前不许关手机。现在他进一步地要求:商务部司局级干部二十四小时不能关机,保证随时可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