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文 娱|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 |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心路网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文艺杂感:从《肖申克的救赎》想到男人戏

2004年09月16日 15:46

  今年十月是《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十周年,为此,发行公司出了十周年纪念版DVD,并在一些影院重新放映。因为,十年间,《肖》片已成了一部好莱坞经典,它必然受到经典的待遇。同年度的《阿甘正传》现在倒未必还有那么多人提了。

  我看这部电影是看的录像带,所以准备去电影院重看一遍。关于这部电影,喜欢的影迷很多,评论也很多,好故事,好演员,我倒不必仔细说了,我想说的是,一部监狱戏,出演的两位男星虽然很有魅力并且是实力演技派,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俊男生。这样的电影拍得那么好看那么吸引人,其实才是好莱坞的功力所在。

  我听张艺谋在什么地方似乎是说电影首先是娱乐,一定要有漂亮的女人。电影先是娱乐这我同意,可是非得有漂亮女人这个说法我就觉得有点对戏剧自身的魅力缺乏理解。这样说对好看的认识似乎失之狭隘。戏剧的张力就是一种好看,而《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证明。

  因此想到很多纯男人戏,都是很有名的好看。比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关乎女人的似乎只有战乱中逃亡的轿子里露了一小手——是不是女人的说实在还没看清,可是那部电影当然好看。

  该片导演大卫·里恩还有一部全是男人戏的电影《桂河大桥》,不但都是男人还是破衣烂衫一脸憔悴的战俘,可是只要你一看上去肯定不会松眼——一种传统戏剧的内在张力会把你牵引着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我们还看过《巴顿将军》,《酷手卢克》(Cool Hand Luke),《Stalag 17》《野鹅敢死队》等等全是一堆男人的戏,都是神采飞扬起承转合好看的很。

  中国大陆的男导演还没有以专用一位男演员做自己银幕替身出名的,第五代导演用来用去全是巩俐,这也反映了点什么吧。

  电影史上固然不乏名导与“御用”女明星合作出来的案例,可是男明星与名导的名字密不可分的硕果也一样多多,甚至更多。费里尼/马斯楚安尼(《甜蜜的生活》《八又二分之一》)。特吕弗/Jean-Pierre Leaud(《四百下》及续集)。约翰·福特/约翰·韦恩(《搜索者》等)。黑泽明/三船敏郎(《罗生门》《用心棒》等等)。马丁·西塞科斯/德尼罗(《粗暴大街》《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英格玛·伯格曼/马克斯·冯·赛多(《野草莓》等)。布努艾尔/费南多·雷(《资产阶级审慎魅力》等)。吴宇森/周润发(《英雄本色》)。李安/朗雄(《推手》《喜筵》《饮食男女》)。

  就是拍好莱坞大片的斯皮尔伯格,也曾说德里菲斯是他自己的某种银幕自我。德里菲斯在他的《大白鲨》《第三类接触》中演男主角,德里菲斯说因为他跟斯皮尔伯格都是那种长相平凡但是脑瓜聪明的犹太男人形象。他们都出身自美国郊区,父母婚姻破裂,等等,使得斯皮尔伯格在德里菲斯身上找到了某部分自我的代言人。

  这些大师级的导演的电影都带有他们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其电影多带夫子自道的味道,银幕的男主角也必然跟他们潜意识中欲表达的某种自我相关。中国的男导演里,比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纯自我的似乎只有一个姜文,拍了一部成长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他却恰是演员出身。

  最极端的例子也许是黑泽明与三船敏郎,他们合作了十六部电影,黑泽明是西方人最熟悉的日本导演,三船敏郎则让人领略到一张东方男性面孔表情丰富的魅力,他的大无畏风格的演技也至今令好莱坞叹为观止,对西方电影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分道扬镳之后,虽然黑泽明晚年拍出《乱》这样的杰作,但是两人后期的艺术生涯都很不顺利。他们创作生涯的高峰期,正是两人合作的那些“铮嵘岁月”。

  不管是同性异性,演员在银幕上配戏一定要有chemistry,就是要有火花,有张力,这个《肖申克的救赎》中一黑一白摩根·弗里曼和蒂姆·罗宾斯就是绝配的典型。今天看他们和《肖申克》的导演一起上查理·罗斯谈话节目回首当年,摩根·弗里曼已是一头华发,却是魅力丝毫不减,而蒂姆·罗宾斯也是中年男士了,不过乐观大男孩的气质不改,小眼睛的微笑里永远有亮光。谈话中再穿插些镜头回放,还是那句话,绝配啊绝配!

  文章来源:美国侨报 文/娜斯

 
编辑:刘琼】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