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鲁木齐九月十五日电(记者程勇)参加中国科学院罗布泊考察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今日向记者透露说,分布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中国第二大雅丹地貌的成因除了风力外,周围山地阵发性的暴雨和洪水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雅丹”一词,原是维吾尔语“雅尔”的变音,意思是陡崖,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些中外科学家在罗布泊地区见到了大面积分布的相间的土丘和沟谷,并在撰文中采用“雅丹”来形容这一特殊的地貌形态。
罗布泊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雅丹地貌,面积约为三千平方公里,仅次于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是中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关于雅丹地貌的成因,过去都认为是风力所为。
但是根据是次科考队实地考察和对航空照片等资料的分析,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这一种,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形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罗布泊科考队一行是于今年九月二日进入罗布泊考察的。科考队对罗布泊“游移湖”之迷、卫星影像图“大耳朵”之迷、雅丹地貌的成因、红柳沙包年层及楼兰古城衰亡之迷等进行了考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