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九月十五日电 (记者 杨杰)放归野外的大熊猫“祥祥”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十五日从放归培训一期工程野放圈过渡到二期工程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迈出了真正在野外独立生存的关键一步。
“祥祥”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人工繁育的雄性大熊猫,去年七月八日,中国第一次对全人工喂养大的大熊猫进行野外放归试验,当时年仅两岁多的“祥祥”被选中。这一放归试验意在校正大熊猫在圈养环境中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大熊猫野外生存的自信心,为抢救的野生大熊猫再次放归野外提供理论依据,为最终成功地进行大熊猫放归奠定基础。
经过一期放归培训后,大熊猫“祥祥”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人的依赖性减少,对人工食物的依赖性减少,活动能力、定位定向能力、抵抗体外寄生虫的能力和防卫意识都有所提高。
下午十三时五十分,科研人员开始对大熊猫“祥祥”实施麻醉检查,十四时四十五分,麻醉中的“祥祥”被抬进了二十四万平方米的第二阶段放归培训场,二十五分钟后,苏醒了的“祥祥”开始熟悉“新居”。
“新居”为中型野放圈,其最高海拔为二千三百米。场内竹类资源及植被情况与一期小型放养圈相似,拐棍竹在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并对缺少水源的地段进行了人工引水。为了让“祥祥”逐步适应,二期野放圈划分成三个平均约八万平方米的范围。
大熊猫专家说,成功的放归,应该是大熊猫远离人类。只有逐步摆脱对人类的依赖,“祥祥”才会真正获得自由。二期培训将采用无线电和GPS定位相结合的方式来跟踪“祥祥”的行踪。行为学观察将采用望远镜远距离观察。到二00五年,“祥祥”将仅仅依靠自己采食竹子为生。
专家透露,下一步的设想是让“祥祥”参加到野外的繁殖中去,让它同野外的雄性个体一样通过竞争获得交配的权利和机会。到二00六年,“祥祥”将成长为一个标准的雄性个体,人类与它的所有亲密接触都将彻底斩断,“祥祥”将成为第一个真正在野外独立生存的圈养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