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省级状元的名字将会被刻成碑,和北京国子监孔庙的进士碑立在一起。这也是北京孔庙所处的街道和人大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共建的国学文化社区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京华时报》9月13日)。
据这个项目的主办方之一的人大教授表示,虽然他也反对竖立当代高考状元碑,但有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参观状元碑,可以受感染,增强学习动力,这就要靠家长引导。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当代高考状元碑前,会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呢?难道家长会告诉孩子:你看到的元明清三代的进士碑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我们现在重视的是素质教育,学习不能只是一味地攀比考试成绩?
从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寒窗苦读,期盼及第后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是读书人的理想。如今,科举制度摇身一变,却化成了应试教育和分数排队。报纸上则堂而皇之地把高考第一名宣传为“状元”,学校和地区还发奖金,开庆祝会,骑高头大马游街,这和古代考中科举,有人敲锣打鼓报喜有何区别?
如果北京孔庙是为了经济效益的考虑,出台了一些适合市场需要的举措,借此吸引游客,本也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在竖高考状元碑的同时,还希望家长正确引导,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味。就在当天,报纸上也有一条“百万富婆为促儿上进,回乡务农,儿子成才母亲病逝”的消息,再联想到近来家长由于筹措不足孩子读书的学费,不惜以死“谢罪”,可见,虽然建国55年了,在民众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现在又在孔庙竖一座现代高考状元碑,还希望家长来正确引导孩子,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也许,状元碑竖起来以后,北京孔庙会改变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况,在每年的高考前说不定还会爆满,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笔者却感到有一丝悲凉,这也许就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社会、教师、家长、学生将要如何面对状元碑?
(来源:检察日报,作者:吴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