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 商 城 | 供 稿 |产经资讯 |专 稿 | 出 版|广告服务|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跨入“人口红利”期

2004年09月08日 09:48

  中新网9月8日电 人民日报报道,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上获悉: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93年的8000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8.7%下降到3.1%,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将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其中包括:从1990年到2015年,使极端贫困人口减少50%。根据联合国开发规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1990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几乎把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此次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提出,中国对全人类发展和减少贫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扭转了世界历史过去50多年贫困人口一直上升的趋势,使得世界贫困人口首次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中国在低收入条件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这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就是通过家庭计划生育,在比较低收入条件下,加速人口转变,形成较高比例的劳动或工作人口。这意味着相对比例较高的工作者与储蓄者,相对比例较少的非工作者和非储蓄者,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促进储蓄积累。

  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又是劳动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阶段,主要表现在:劳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抚养系数迅速下降;家庭人口规模减少,家庭户数大幅度增加;总人口就业率和家庭就业面提高,人均收入增加。这一较好的人口条件使大规模减少贫困人口成为可能。(白剑峰、张志峰)

 
编辑:赵莉】
:::相 关 报 道:::
·温家宝:用10年时间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4-05-26)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1/4在东北 专家呼吁保护其利益 (2003-11-26)
·中国再投299亿用于扶贫开发 尚有2820万贫困人口 (2003-06-20)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