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谁缔造了刘翔奇迹?

2004年09月07日 09:08


    雅典奥运会男子一百一十米栏比赛中,中国选手刘翔以十二秒九一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中新社记者:毛建军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谁缔造了刘翔奇迹?这是中国运动员的奇迹,也是一个神奇教练,利用科学的方法创造的训练奇迹-本刊记者/秦新安何晓鹏(发自上海)

  在刘翔历史性地取得110米栏奥运冠军后,《今日美国》称,“他(刘翔)的技术水平令所有美国跨栏运动员自叹弗如”。刘翔靠精确的跨栏技术赢得了这个靠力量和速度称雄的项目。奇迹的制造者是刘翔的“师傅”孙海平。1999年孙海平在长期研究跨栏的基础上提出“跨栏新思维”,正是这个全新的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刘翔在短短1年间晋身世界第四,5年后摘下奥运金牌。

  慧眼看中天才少年

  做为孙海平惟一的副手,刘翔的两个师傅之一,盛越铭对刘翔了如指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刘翔在刚进队时表现很差,尤其是跨栏动作,歪歪斜斜,停停顿顿,队友甚至拿这些逗他开玩笑。只有孙海平慧眼独具,他注意到刘翔的先天条件非常好——足弓深,弹跳力强;大脚趾比其他足指长许多,有利于力量的集中;再加上跑步的节奏感非常好。这一切都让孙海平感觉到,刘翔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短跨人才。

  孙海平选材的经验是,跨栏技术不会——可以学,韧带不松——可以拉,惟独跑步的节奏感和踝关节力量,必须要先天出色,因为后天可能改变的幅度非常小。刘翔恰好具备了这些优点。

  按刘翔的叫法,孙海平不是教练,而是“师傅”。当初,正因为这位“师傅”的坚持,矮小单薄的刘翔才得以留在少体校。

  除了生理条件,运动员的悟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样一个动作,别人要练很多遍。而教给刘翔的动作,他只要练对一次,就能记住要领。刘翔的队友告诉记者,虽然大家同样用功,但刘翔练得并不辛苦,甚至比别人更轻松。这让他们不得不叹服。

  科学方法冲破亚洲人禁区

  孙海平本是上海体院的一位短跨运动员,退役后改当教练。虽是运动员出身,孙海平和其他教练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凭经验用自己当年训练的老一套带徒弟,而是不断揣摩世界最新的跨栏技术。在田坛浸淫多年的孙海平深深明白,要想使刘翔跨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不能和欧美运动拼力量和体能,必须在现有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上的改进挖掘潜力。

  1999年9月,也就是刘翔进队半年后,孙海平被派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习。那里有两位被称为英雄的著名教练:篮球教练巴比耐特和游泳教练康西尔曼。两人的训练方法给了他很大启发——即掌握了科学训练这把钥匙,就能在训练上获得成功。

  不久后,孙海平又亲眼目睹了阿兰·约翰逊的训练,并把过程完整地拍摄了下来。回来后,孙海平一遍一遍地研究这些资料。在阿兰·约翰逊身上,孙海平发现了黑人运动员下肢有力的关键原因——他们的腿型形如胡萝卜,髋部是对径赛能力贡献最大的部位,堪称其运动的“发动机”。

  于是,孙海平潜心设计了几套增强髋部力量的专项练习,并以此为原动力来带动其他部位力量的发展。现在刘翔的几个师兄,每周仅练一次小负荷的杠铃力量,效果却比以往每周两次以上大负荷训练效果都好。盛越铭向《新闻周刊》记者透露,孙海平的训练重点有两方面,即练身体(肌肉)和练技术。

  人的肌肉纤维就好比橡皮筋,弹性越大,其收缩力就越强,运动起来速度就越快。黑人的速度之所以快,首要原因就是其肌肉纤维比其他人种长。孙海平为改造运动员的肌肉系统,达到延长其肌肉纤维的目的,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比方为了训练刘翔的肌肉和技术,教练经常对刘翔进行对抗式训练。如为了强化跨栏能力,刘翔以仰卧姿势,双腿绷直,用力往上抬升,而两个教练则掰住其双腿,用力向下压,节奏由慢到快。这种训练方法,最累的不是运动员而是教练。盛越铭和孙海平都有过肌肉拉伤的经历。

  延长肌肉纤维只是打基础,比它更重要的,是提高神经的反应速度。只有神经反应快了,才能指挥肌肉收缩加快。而这也是刘翔训练内容的核心。技术环节着重解决了跨栏步的协调性和过栏动作的快速问题。在这次奥运会决赛中,获得银牌的特拉梅尔就说,刘翔的节奏太好了。通过电视慢镜人们也可发现,刘翔每次过栏,高度都刚好比栏架稍高一点,有两次是擦着栏架过,这样既不会绊倒栏架,也不会在空中耽误过多时间。对这一点,很多国外教练都纷纷称道,认为刘翔关键是赢在技术。

  有报道说,刘翔是中国奥运金牌得主中惟一从未受过伤的人,这对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讲堪称奇迹。孙海平一贯对运动员伤病问题非常重视。在刘翔渐渐出成绩时,孙海平曾对有关领导表示,必须关注运动员的比赛压力和训练强度,不能只为了一两场大赛的输赢而不顾运动员的身体和运动寿命。这也有了媒体称“孙海平把刘翔当熊猫一样看护”的说法。

  以赛带练让他像“一只好斗的蟋蟀”

  在这次奥运会,人们看到赛场上的刘翔始终轻松、自信,与他身旁的选手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一个年仅21岁的青年,面临可能改写历史的人生机遇,有如此良好的心里素质?有人说刘翔性格就是乐观,开朗。但业内人士都清楚,平时的乐观与赛场上的自信是很难划等号的,尤其是在这样重大的比赛上。而刘翔之所以会在赛场上举重若轻,除了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赛型选手外,更离不开孙海平教练的以赛带练策略。

  以赛带练,不是代替训练,而是通过比赛带动选手的训练。刘翔自言他第一次到国外参赛时,看到的外国选手个个比他强壮,紧张得想笑一下都笑不出来,脸上的肌肉都是扭曲的。正是孙海平这两年来不断带他参加各种比赛,才使他克服恐惧与紧张。如今的他一上赛场,用盛越铭的话来说,“就像一只好斗的蟋蟀”。

  盛越铭介绍,刘翔在去年一共参加了21场国际比赛,有一次在18天内连续比了6场,密度与强度达到历史空前。在这些比赛中,取得了具有突破意义的巴黎世锦赛男子110米栏铜牌,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士气。紧接着在今年的大阪田径大奖赛上,刘翔战胜阿兰·约翰逊夺得冠军,同时刷新了室外110米栏亚洲纪录。刘翔正是在这一系列国际大赛中,一步步积累经验和信心,同时一步步提高自己成绩的。

  据了解,直到今天,国内大多数田径教练还是把参赛目标定在每年两次的国内赛事上,训练安排也是围绕这两次赛事来进行。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运动水平的提高。孙海平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在认真观察世界田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赛带练的想法,如今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别的教练怕运动员缺乏自信,孙海平却怕自己的弟子自信过头。奥运会决赛头一天,盛越铭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曾说,刘翔拿金牌的把握很大,因为在北京测试时,多次测出13秒以内的成绩。但刘翔赛后接受采访时却说,自己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他从没跑进过13秒。对此盛越铭解释——那是孙海平故意瞒着他的。

  因为刘翔特别好强,每次跑出好成绩,他都会记在训练日记上,还要洋洋自得地加上“哈哈”、“good”、“very good”这样的感叹。孙海平怕他骄傲,平时训练便准备了两笔帐——一般情况的成绩记在本子前面,特别好的都写到了本子后面。

:站内检索: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