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不错 宏观调控应防止偏冷

2004年08月27日 11:31






  尽管目前的CPI涨幅已接近高点,但未来趋势是趋于回落,不应成为加息的依据

  随着国家统计局上半年以及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关于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更是让大家对央行是否加息产生了新一轮争论。正由于此,《证券市场周刊》汇总了十家权威机构对三季度各项主要宏观数据的预测和经济学家们对于是否应该加息的看法。

  防止经济偏冷

  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了明显回落。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67971个,同比增长4.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6.6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3946亿元,增长30.8%,回落36.6个百分点。

  国家重点控制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重要进展。上半年共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房地产土地开发得到一定控制。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2.8%,其中5、6两月购置面积分别比去年同月减少19.5%和18.1%。

  尽管上半年上游产品价格仍在上涨,但从月环比变动看,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涨幅从前4个月的O.70.8%回落至5、6月份的0.2%和O.4%。一些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投资品价格涨势明显趋缓。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研究部专家认为,总体上说,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依然突出。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上半年,全国火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在去年已经很高的水平上又提高了120小时,电力供需缺口还是比较大。二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投资价格等涨幅依然较高。这一方面会继续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构成压力,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效益形成挤压。三是一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高。尽管投资增速出现较快回落态势,但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高。四是信贷结构不尽合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和各项贷款增长偏快的态势得到一定控制,但信贷投放结构仍不尽合理。上半年,新增贷款的减少集中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上,由于短期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其增量的明显减少,将会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需要予以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目前的各项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总体上发展态势不错,5.6月份比较明显的“机头向下”的态势也趋于平稳。当前最应当注意的是防止经济偏冷,今后一段时间不应该再施加紧缩的经济调控措施。

  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的说法得到了参与预测机构比较一致的认同,他们对三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的预测明显低于上半年,其中,对GDP增长预测的平均值为8.6%。

  加息不是时机

  受7月CPI上涨5.3%和美联储加息影响,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加息的讨论再次升级,股市、债市受此传闻影响也应声下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而央行设定的基准一年期贷款利率水平是5.31%,也就是说,目前的情况已经不仅仅是居民存款负利率,而且实际贷款利率已经为零点。

  与此同时,8月1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同日,央行公布的7月份金融运行报告认为,目前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银行间市场利率基本稳定。有专家认为,这是央行不会因美联储加息而调整利率的一种暗示。

  尽管CPI同比增长三个月来连创新高,但从环比看,三个月却连续回落,统计显示,5、6、7三个月,CPI环比分别下降了0.1%、0.7%和0.2%。有很多专家认为,今年以来,由于去年四季度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翘尾影响和国际原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了一定幅度上涨,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且涨势正在减弱。宏观调控不但已经到位,而且应该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要警惕经济出现滑坡,再次陷入通货紧缩境地。

  宋国青认为,目前连续几个月的CPI增长水平基本都在预料之内,经过本轮宏观调控,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已经趋于平稳,加息应该是在去年采取的调控手段,经过宏观调控后,加息不利于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目前央行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不大。目前的CPI涨幅已接近高点,未来趋势是趋于回落。货币政策出台不能光盯一两个月的数据,而是应该预见性地看趋势的发展。物价上涨趋势已经是强弩之末,5.3%的涨幅并不值得太担心。而美联储加息主要是基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较高、经济增长率偏低的理由,与中国并没有很紧密的联系。中国并不需要随美联储加息而加息。

  张立群认为,现在要做的是防止经济下滑得太深,不应该再出台紧缩的政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预计央行目前不太可能加息。

  银根收紧影响仍将持续

  据统计,6月末,广义货币(M2)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末和3月末分别低3.4和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为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末和3月末分别回落2.5和3.9个百分点。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1652亿元,同比少增178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0167亿元,少增522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专家认为,从动态看,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少增主要出现在5月和6月份,这两个月同比共少增3800亿元,波动性较大,不利于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继续减缓。据统计,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5.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的月环比折年增长速度为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8.8万亿元,增长15%,比上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的余额为1.9万亿元,7月份当月现金净投放392亿元,同比少投放14亿元。总体看,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继续减缓。7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4.3万亿元,增长16.8%,增幅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18.10万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低7.3个百分点。

  宋国青认为,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已经处于相当低的位置。但有专家认为,根据近期出版的《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年内并不打算改变信贷目标。报告中提到,“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少增3536亿元,比2002年同期多增600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认为,2004年上半年信贷投放规模并不算太少,只是2003年的货币投放量较大。

  收紧银根和几乎停止土地批租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两条最为严厉的手段,但是,有专家提醒,尽管贷款总规模得到控制,但少增的部分大都集中在短期贷款和票据贴现,这部分正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流动资金,而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贷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在控制信贷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刀切”现象,许多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出现紧张,有的企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由此,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很有可能再次大幅上升,这给正在进行的国有银行改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在控制信贷过程中,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一刀切”现象,许多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出现紧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能再次大幅上升,这给正在进行的国有银行改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稿件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耿馨雅)


 
  打印稿件
健康指南

- 著名专家座谈高血压
- 咳喘一贴灵!
- 上海海军可治愈高血压
- 让高血压患者告别长期服药
- 治糖尿病新药新疗法问世!
- 痛风患者的福音!
- 中医治肿瘤,取得新突破!
- 中药治愈牛皮癣不复发

商务指南
- 04年怎样投资稳赚大钱
- 90个好项目赚钱就是快!
- 不怕不赚钱就怕不点击!!
- 1-6万元 投资好项目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