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最近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就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农民工缺口保守统计达两百万人。大量农民工纷纷离厂,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顿陷困窘。如何化解迫在眉睫的用工问题,是中国各地政府亟需认真对待的新课题。
综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从农业国家进入工业化国家,都必须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如今中国出现农民工的逆向流动,延缓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目前农业科技水平条件下,骤然之间田少人多,又加剧了农村内部各项社会矛盾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危险的警示信号,中国当局万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
回顾年初春运高潮,成千上万列火车,满载来自中国各地的农民工,前往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的工厂企业,铁路客运部门还在为日益增长的农民工客流量犯愁。殊不料,转眼之间,农民工彷佛一夜之间从厂区蒸发。这些农民工为甚么要走﹖又要走到何处去﹖实在是耐人寻味。
农民工流动的背后,是比较利益的驱动。农民当初在乡下躬耕农田,辛苦劳作全年,因为农产品贱价,种粮也无法保障全家糊口,被迫离土更离乡,远走外地务工。农民工省吃俭用,一年下来,总算能够积攒一些血汗钱,寄回乡下养家。农民工在外打工,不仅从事最骯脏、最危险、最繁重的工作,要忍受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许多艰辛困苦,还要忍受无良厂家的歧视、剥削、欺凌和虐待。总括来说,可以归纳为三大隐痛。
首先是工时长。农民工要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工作时间通常长达十二小时以上,不论年关节庆,或者厂方接到新订单,动辄就要加班加点。其次是收入低。据官方对广东东莞一个镇的十四家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除了一家企业外,其余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均低于东莞市四百五十元人民币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如果折算为日薪,则只有十五元人民币﹔而当地一个简单的盒饭都要三、四元。即使如此微薄的收入,还往往遭受拖欠。
还有就是缺保障。由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户口不能迁入城市,子女不能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读书,农民工自身的工伤、养老、失业、医保等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待遇,都存在不少体制性的限制,政治待遇就更加无从谈起。如今农民工参与的大建设项目何遑论千论万,但是工程结束,农民工就被轰散了之,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如果工伤,落下残疾,就更为不幸。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劝农励耕政策力度,大幅减免农业税赋,粮价上涨,涉农收益提高,对农民工产生极大吸引力。从经济账来算,农民外出打工的动因,收入至少要比留在原地高出三成以上。据中国当局的统计,上半年农民平均每月现金收入为二百二十四元,这样,外出农民工的月纯收入,即在扣除生活费及往返交通费后的收入,至少要三百元以上,否则农民就不会外出打工。据广东省总工会七月初公布的调查报告,广东外来农民工中,有很多人的月工资仅仅三、四百元,只能维持简单的个人生活,回乡务农显然是一个必然选择。
更加重要的是,在中国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而离开土地的农民工如果在工作地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享受不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旦农村的吸引力增大,就可能随时出现“缺工”。这就是目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微观原因。
从社会劳动力总供给的宏观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一点五亿,中国每年新增安排八百万人就业,至少也要消化三十年。所以,目前的所谓“民工荒”,实际上仅仅表明廉价劳动力的供给不足,而非一般劳动力的不足,其背后的原因就更值得重视。(美国《星岛日报》8月26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