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招聘会上演“良民证”闹剧 彰显国耻教育的缺位

2004年08月27日 09:48

  中新网8月27日电 8月24日的潇湘晨报报道说,在湖南省展览馆举行的一个专场招聘会上,日本侵略者曾经用过的带有耻辱色彩的“良民证”这一称呼,竟出现在招聘会场,并成为某公司录用员工的必须证件之一。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如此情状,彰显国耻教育的缺位,实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尴尬。

  八年被侵略的历史,对国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耻辱。因而,异域强寇曾经强行发放的“良民证”,使这个词语具有了特殊的含义,起码在目前,仍然不只是字面意思那样简单——这是国耻的象征。正因此,很多求职者表示了愤慨。

  但该公司人事主管姚某辩称,“良民证”的含义是指“良好市民证”,“并不知道当年日本侵略者曾使用过这个字眼,不知道这是一个在千千万万国人心中留下伤痕的词语”。另悉,在招聘会现场,一部分求职者也称不太了解这段历史,对“良民证”一说没什么感觉。

  对姚某等人的行为当然应予斥责,但单纯的斥责未免失之情绪化。文章认为:如此情状,彰显出国耻教育的缺位,实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尴尬。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深厚的民族情感,这一情感,从内容上可分为国荣意识与国耻意识。所谓“国荣意识”,就是通过了解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辉煌,激发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国耻意识”,则是通过对民族发展历史中落后挨打受欺辱的羞耻体味,激起的忧患之心,以及通过这种忧患之心激起强烈斗志。

  文章说,“良民证”闹剧表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尚有明显的缺憾之处。抗日战争过去不足60年,一些年轻人便淡忘了那段耻辱的历史,谁之过?

  相比国荣意识教育,文章认为国耻意识的教育其实更为重要。通过国荣意识教育,让每位国人充满自信固然必要,但只是自信而不知自耻,这种自信便是盲目的,是一种危险的“自大”。只有通过充分的国耻教育,才能在每位国人心中埋下自强不息的种子,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即便遭遇危难时刻,以哀兵之师,亦定可挽大厦于将倾。最充分最成功的爱国,首先应是不让国耻重演,并尽可能地洗刷国耻。所以,围绕国耻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是最到位的。(郭之纯)


 
编辑:李淑国
 :::相关报道:::  
“三·一八国耻日” 深圳“中英街”长鸣警钟 (2004-03-19)
今天上午深圳中英街上空警钟长鸣 警示铭记国耻 (2004-03-18)
勿忘国耻励志图强 300人祭奠宁波鼠疫遇难同胞 (2003-10-28)
明天是9·18事变72周年 国耻日沈阳将鸣警报3分钟 (2003-09-17)
一剧团拿国耻赚钱 欲演日军侵华丑行真人秀惹众怒 (2002-12-31)
勿忘“9.18”国耻 湖南人大代表倡议夜鸣警报 (2002-09-19)
勿忘国耻 200多学生在抗战纪念馆进行成人宣誓 (2002-09-18)
提醒国人牢记国耻 退休工人骑三轮车独行全国 (2002-09-16)


【招 商 信 息】

几代人受益的好项目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