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历史见证人周南说,在长达22轮之久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中方首席代表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自己。从1982年到1992年,小平为香港回归花了十年时光。
当此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这十年谈判和决策,再看看今天香港的政治局面,我感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特别是其中一些核心内容,给我们留下了随时可以打开的“锦囊”,方便我们更好地分析香港落实基本法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这里我打开其中一个很有预见性的“锦囊”,目的是希望香港从解读这个“锦囊”中寻找一些理性,以免“搞搞震”搞到忘乎所以。
要以爱国者为主体
要打开的是现在大家都看过的“以爱国者为主体”这个“锦囊”。“港人治港”这句话,最重要的是主语“港人”,即由甚么样的“港人”管治香港?邓小平很明白地指出:对治港的“港人”要有选择,要“选择好的政治人物来管理香港”,“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邓小平的“爱国者”标准,即“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很多人指出,这是一个宽松的标准。但是甚么样的政治制度才能选出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管理香港?邓小平认为香港的制度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如果照搬,搞三权分立,搞英美的代议制度,并以此来判断是否民主,恐怕不适宜。……对香港来说,普选就一定有利?我不相信。”邓小平问:普选一定能选出爱祖国、爱香港的香港人来管理香港吗?“循序渐进这个看法比较实际。即使搞普选,也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要一步一步走”。
以混合制平衡民主
邓小平的这番话,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里要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香港能否照搬英美的代议制度,邓小平的回答是“不适宜”。我理解的英国的代议制,是英国历史的产物。它是个英式混合政体:国王是君主制的象征,由世袭贵族和委任的各界名流组成的上院是贵族制的象征,经选举产生的下院是民主制的象征。这种混合型的代议制适宜英国,它把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府形式掺杂在一起,英国政治家说,这可以带来三者各自的长处,同时避免三者潜在的危险。英国有些政治家认为,纯粹的民主容易滋生骚乱造成无政府状态。所以要用混合制,给民主戴上辔头。美国的政制是另一种混合,它把由选举产生的众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由选举团小圈子推选的总统,以及不经选举产生的终身法官一锅烩。美国的国父们都不愿自称“民主派”,他们设计这种大杂烩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民主加以限制。正因为有了这种对民主的限制,美国的有产精英阶层才可以凭借其资源和知识的优势,在必要时获得有利的立法,而不受国会内多数的控制。这对资本主义的美国无疑是好事。
港毋须学英美制度
但香港特别行政区无法也没必要照搬英美的制度。香港只是一个地方政权,三权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中央的权力,所以三权分立不宜香港。香港以前实行行政主导,彭定康想将它变为立法主导,以扶植其代理人掌权,为回归后继续由外部势力操纵香港政局张本。这个企图也被钢铁公司的邓小平挫败了。现在《基本法》规定了香港是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但是,英美的制度不照搬,不等于不可参考或学习,我认为在混合制这一点上香港特区与英美有相似的地方。邓小平讲的选择好的政治人物,以爱国者为主体,又包容左中右,最好中间人士多一些的“港人治港”设想,以及《基本法》所规定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不但给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民主,也吸收了英美政体的混合制模式。可以说,香港的民主政制也是一种有香港特色的混合制民主。有了这种混合才能保证香港各界的“均衡参与”。英美政治家所抗拒的纯粹民主香港也不需要,弄清这一点,可防止泡沫民主的出现。泡沫的爆破会导致动乱,故不得不防。
普选对港未必有利
第二个问题是邓小平对“普选是否有利香港”的担忧,从为香港好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不相信普选一定有利香港,退一步,一定要普选,也应循序渐进。今天看来,小平的担忧不是多余的,甚至有些未卜先知的味道。回归以后,民主这个词在香港被糟蹋得面目全非。直选即民主,不直选即没民主,民主等于直选,一人一票选出的长官一定好,不是一人一票选出的一定糟。直选了,普选了,一人一票了,香港就万事大吉了!这种种直选万能的叫卖能让有点头脑的人相信吗?今年年初,彭定康式“加速民主进程”妖雾重来,一些人拋出07、08双普选的要求,人大出来释法后,至今仍有人置“循序渐进”原则不顾,高喊要“07、08双普选”。虽然,动辄动员十数万人上街高喊07、08双普选的政治势力气壮如牛。但要我相信在这些人主宰下会选出一个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治港班子,我只会感到滑稽。所以我觉得小平的“普选不利香港”的担忧可能会不幸而言中。要未雨绸缪的是,一旦香港选出一些中央和爱国爱港的香港人都不认同为爱国者的港人,并且由这些人担任治港的主体,我们将如何面对其后果?(来源:香港成报;作者:李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