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陈久霖:中国不是高油价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

2004年08月22日 21:36

  中新网8月22日电 题:中国不是高油价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

  作者:陈久霖

  最近,原油价格不断飙涨,8月19日纽约原油价格又创历史新高,上升到每桶48.70美元,而2003年与2002年原油平均价格则分别为每桶31美元和每桶26美元。这意味着现在的油价比2003年的原油平均价格每桶上涨了17.7美元或57.1%,与2002年相比,每桶则上涨了22.7美元,或87.31%。

  原油价格“一飞冲天”,油市前景扑朔迷离,一时引来众说纷纭。而其中一些分析家和西方媒体竟将矛头对准中国,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是令油价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这种看法是否合理呢?油价高位运行的原因究竟何在?

  油价上涨是多重因素拉动的结果

  近三年来,全球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比预期快了很多。其中,2004年的需求增长速度是24年以来最快的。据国际能源机构7月发表的月度报告,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平均为8140万桶左右,比去年增加3.2%。即2004年的石油需求量每天平均比2003年多出200万桶。然而,全球每天能额外生产石油250万桶。因此,从总体水平来看,供应与需求应该是大致平衡的。但一系列此起彼伏的国际事件,增加了石油市场的紧张气氛,使人们忧心忡忡,担心接下来的石油供应会因此受到干扰。在中东,伊拉克动荡的局面一直持续,而且,没有很快平息的可能,使该国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自去年5月以来先后发生了五次恐怖袭击,虽然至今尚未对石油生产形成直接的影响,但是,专家担心沙特反恐力度不够,将导致局势混乱,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在非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自2002年以来因劳资纠纷引发多次石油工人罢工,而关于石油开采权的纷争也没有停息过,使石油生产数次中断;在欧洲,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挪威的石油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也引发过罢工;在美洲,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与反对派和美国均有矛盾积怨,石油生产和出口也时时受到威胁;在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日产原油170万桶,日出口原油110万桶,产量占俄罗斯约五分之一,拥有相当于阿尔及利亚和印尼石油储备量的总和。该公司最近出现34亿美元的债务危机也成为推高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有些国家的炼油厂安全也成问题。7月下旬,德国最大炼油厂发生火灾。这家炼油厂的汽油和轻质家用燃油的产量均减少了25%。另外,韩国LG-加德士炼油厂的罢工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炼油厂的暂时断电等一连串不利事件和问题的出现,如雪上加霜,进一步突出了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的脆弱性,使整个油市弥漫在一股悲观、不安的氛围中,为当今油价问题的产生推波助澜。

  尽管拉高油价的基本面是多重和交错的,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市场并没有根据常规的供需基本原则进行运作,而是受到了其他方面潜在和隐形因素的左右。专家估测,在40美元的油价当中,有30美元可以归因于世界石油的需求,另外10美元则归因于地缘政治风险等市场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市场非基本面的因素已成为当前引领原油价格波动上扬的重要动力。

  投机炒作是当前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应当说,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全球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相信是市场投机炒作所造成的。实际上,在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而被忽视的黑手。欧佩克成员国的一位部长就公开表示,投机行为是油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加强了对游资的严加防范和约束,大大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使国际投机势力越来越难以对金融市场发动深度攻击。但资本的逐利本性注定了国际投机资本必定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进行投机炒作,而世界石油市场便是其兴风作浪的一个重要阵地。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部分投资者纷纷云集国际石油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行倒买倒卖,谋取超额利润。近年来由于美元持续疲软,股票、外汇市场不具吸引力,大量投机基金由资金和外汇市场转向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市场上,主要靠投机赢利的对冲基金的份额已经超过了20%。这些投机商借消息推高油价,使得石油期货价格不断走高,石油现货价格难以下行。

  实际上,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仓位头寸有很大的联系,自去年11月以来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投机交易一直是多头大于空头,致使油价居高不下。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局8月10日第二度调高利率,但升息幅度甚微,不足以使资金抽离石油期货市场。投机资金的两个基本炒作题材,就是石油需求增长和石油供应风险。许多投机者从中挖掘并有意炒作一些消息,不断调整自己的盘位,以谋取暴利。这从油价近两年来的走势便可一窥端倪。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许多投机商看好契机,使油价在2002年底开始上涨。从那以后,油价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起初,价格的上扬据说是因为市场担心恐怖分子袭击,导致伊拉克无法完成石油出口计划所致。接着,市场又以美元对欧元疲软为借口推高油价;最后市场又开始担心股市以及商品交易市场的情况,因为它们的起落与石油价格密切相关。然而,当所有这些因素明朗化后,根据规律应该下迭的油价,却仍然继续攀升。很明显,投机商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石油供应可能中断或停止的危险上,而所有可能使油价回落或已清楚的市场利好消息则被他们忽略和回避。这使得油价在投机商的操作下,如泡沫般地越吹越大。

  据估计,石油期货市场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30%,其余均为套利者。今年3月5日,美国商业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显示,2月17日,所谓非商业性的原油采购(包括对冲基金和其他金融投资)交易量竟达约7000万桶。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估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升大约8美元。

  由此可见,“在决定石油市场的走势中,供求关系基本面已经由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所替代”,市场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而市场投机行为则助长了油价的持续攀升,因此,将中国对石油的旺盛需求作为衡量国际油价涨落的指标当然是没有依据的。

  中国是高油价的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尤其是汽车和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中国石油消费的大幅增长。近8年来中国石油消费平均每年增加6.4%。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达到6102万吨,增长39.3%。

  勿需置疑,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最强劲的国家,中国因经济增长强劲导致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的状况确实对整个油市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能因此就将油价的数次上扬主要归咎于中国在幕后的推动作用。即使是按照美国专家的分析,2004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比2003年增加8% ,相对于1992—2002年年均6.5%的增幅来说有所加快,但这毕竟远远低于油价近两年来57.1-87.31%的增幅。更何况,由于近年来日本及欧洲和拉美各国经济复苏缓慢,石油需求增幅很小,甚至有所减少,这对中国需求量的增加是一个对冲和平衡。因此,全球原油的产出与需求平衡并没有因中国的需求增加而遭到破坏。

  事实上,为了避免投资快速增长,导致经济过热,减缓对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的高度依赖,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宏观调控和经济紧缩的政策,今年中央银行九年来第一次提高了利率,以应付水涨船高的油价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目前来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的原油进口数量增幅会比上半年有所回落。据统计,中国七月份的工业生产是迄今为此增速最慢的一个月,原因就在于中国政府限制和节约能源的政策奏效,抑制了投资过快的势头。

  实际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已经使中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能源成本高加大了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力削弱,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并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师陶冬就在最近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将成为国际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一些国际媒体或经济评论员也惊呼,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扬,将对中国脆弱的经济给以沉重打击。甚至有人说,如果国际油价的涨势难以遏制,中国经济将面对着“硬着陆”危险。一些分析人士更据此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GDP)从较早前的的9.8%调低到9%。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6月初发表的《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分析》报告说,如果油价从每桶25美元上涨到35美元并保持下去,头两年内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5个百分点。高油价对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打击更严重。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显然不会低于以上测算。若以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为37至38美元,中国全年进口原油为1亿2000万吨,折合约8亿8000万桶来估算,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外汇损失达到88亿美元(150亿4800万新元)。今年中国仅原油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净出口作为拉动GDP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油价将拖累中国全国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

  油价的未来走势

  从理论上讲,国际油价走势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实际上,国际油价走势却并不单纯,已不完全是资源产品价格的表象。从当前全球石油需求量、库存量、欧佩克的增产能力、供应态势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来看,油市形势面临诸多变数和复杂因素,近期油价取向恐怕难以回落到人们期待的价位。尽管当前油价的绝对值已达20多年新高,对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凸现,但许多市场人士称,考虑到通胀因素,目前的油价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仍属较低水平。当前的油价其实只有1979年伊朗革命时期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按现在的价格水平计算,油价早就突破了80美元/桶。因此,许多分析人士坚称,按照目前的趋势,油价在近期内突破50美元/桶大关并非没有可能。

  我认为从短期来看,促使油价坚挺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主要包括中东局势仍然动荡,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欠税风波尚未平息,美国炼油生产能力不足,其它产油国可能发生供应中断,以及某些不可预知且极易动摇市场信心事件的发生,都将使人们对石油的正常供应产生疑虑。尤其是石油投机行为并没有受到遏制,必将推动油价在高位振荡。正如纽约PIRA能源公司总裁格尔茨坦所说,过去,只要增加石油生产便能缓解地理政治对石油市场造成的冲击,“但目前所有的不稳定因素都将立即影响油价”。

  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原油价格恢复到“生产国和消费国都能接受的水平”则是必然规律。对此,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息,王储阿卜杜拉希望原油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并称只要“条件允许”,利雅得将尽量增加油产。他说:“我们不想见到油价超越30美元……我们希望油价介于25至30美元,这样一来其他国家才不会受害。”

  从近期来看,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恐怖分子的破坏,但某些因素的出现还是可能发生逆转的,消除人们对国际石油供应受到威胁的担忧,可能促成被扭曲的国际油价在近期内缓慢回落。这些因素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增产的滞后效应可能显现、汽油需求高峰随着夏天结束而过去、消费国石油库存可望增加、高油价对需求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国经济的降温。从长期来看,油价高涨势必引起通货膨胀,使全球经济由盛转衰,经济萎缩必然导致石油需求减少,从而,促使供求关系受到调整;猖狂的石油投机活动违背经济规律,损害石油市场秩序,最终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使油价上涨中的投机成分受到遏制;长期高油价促使消费国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加大开发替代能源,从而,使石油的消耗控制在一定的增长范围之内。相信经过这样的市场调节和各方较量后,石油价格将回落到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昔日低油价的好景恐难再现。


 
编辑:陶光雄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