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八月二十一日电 题:他对天津的期待正变成现实
中新社记者 柳俊武
“小平一生十一次到咱天津卫。这是天津的荣耀,也是咱老百姓的福分。”在复康路口卖报十年的叶老汉说到邓公百岁诞辰感慨万千,“六百年的天津卫,一百岁的邓小平。早前五百多年的积攒,不抵改革开放这些年。”
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九日,离八十二岁生日仅有三天,邓小平兴致勃勃地由北戴河来到天津。当火车徐徐进站刚刚停稳后,他精神矍铄地健步走下专列,对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说:“我这次来,要看看你们的开发区,看看市容,还要到港口看一看。”
次日上午,夜雨初晴。邓小平乘车视察了三十五公里的天津中环线,并在当时中国最早的一座蝶式立交桥上接见了它的设计者胡习华。当他听说这位自学成才的新秀将被破格提拔时,当即表示,“应该,谁也不应反对。这也叫改革。”后来这位青年出落成中国知名的桥梁工程师。
在参观了古文化街和两个居民小区后,邓小平兴奋地说:“天津这几年变化确实很大,对外国人一定有吸引力。群众有了好的环境,看到了变化,就有信心,事情也就好办了。”
八月二十一日,邓小平视察天津港。当听说该港归属地方后效益大增,吞吐量骤长,他感慨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最重要的是给了你们用人权。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看到津塘公路两侧大片的荒地时,邓小平说:“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潜力很大。你们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十八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四大直辖市中,天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均住房面积接近二十平方米,天津港一跃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昔日首都的门户,如今已迈向中国北方经济中心、东北亚经济重心。
三题津门三道风景
“引滦入津、开发区、今晚报,邓小平亲题的津门三件事,件件出色,样样争气。”肖姓老人在天津王顶堤村口一个报亭前修车快二十年了。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七十二沽已成为过往的风景,水资源十分匮乏。据老天津回忆,邓小平一直牵挂着解决天津饮水问题的引滦入津工程。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期间,得知此间百姓已喝上清冽的滦河水时,欣然命笔为“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题字。如今,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四大工程,将在二00八年形成“四水归津”的格局。一个现代版的“天子津渡”正从历史中走来。
作为中国现代报纸的主要发祥地,天津的报业历史骄人。邓小平在得知《今晚报》将复刊时,欣然为其题写了报头。该报不负重望,如今已位列全球报业百强。
一九八四年底,根据邓公提出的“在沿海一些地方,开办不是特区的特区”,天津兴建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开发区。两年后,邓小平踏上这片热土时,开发区已在中国南北开花、成就瞩目。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一日,邓小平站在天津开发区规划图前高兴地说:“天津开发区已经创出了牌子,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外国人到这里投资就比较放心了。”“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随后,他又欣然挥毫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
二十年来,天津开发区一直领跑中国开发区,如今已是环渤海经济的核心引擎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