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电 题:“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
--罗援谈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邓小平曾说过,“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台湾问题专家、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二室主任罗援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谈起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由来及其精髓所在。
罗援说,“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对国家学说的重大创新,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中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方针。一九六二年一月,周恩来在委托张治中致陈诚的信中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这标志着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总体框架确立起来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一纲四目”的基本精神。如果说,“一纲四目”还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则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这种模式,在人类历史上是首创,必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罗援从五方面分析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精髓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分析:
其一,主权问题毫不含糊。文中提到,邓小平在多个场合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在这个严肃的问题上,我们不可能有什么灵活性。在解决香港问题时,邓小平又对撒切尔夫人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由此可见,主权在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利益观中居于核心地位。
其二,“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统一后,台湾可以享受高度的自治权,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管,但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这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统一于中国。绝不允许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其三,实事求是,充分为对方着想。邓小平曾说过,“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他指出,我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充分考虑台湾能接受的条件,不充分为对方着想,不考虑对方是不可能的。
其四,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他人干涉。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一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的声明,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邓小平坚决给予回击,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台湾问题上有所收敛。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中美两国发表了“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承诺“准备逐年减少它对台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在公报发表当天,邓小平会见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严肃地要他转告里根总统:关于台湾问题,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在公报里,中国重申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决不意味着中国向美国或任何人做出什么承诺,也决不能曲解为美国停止售台武器以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为前提。
其五,“和平解决”不等于“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邓小平早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五日就对美国记者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承担这么一个义务: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反而会妨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个良好愿望的实现。”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做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罗援最后说,斯人已逝,但邓小平洪钟巨吕般的声音仍回响在人们耳边,他的未了之情一定能够实现,他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放异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