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日电 题:刘吉谈邓小平的发展观
中新社记者
正值中国各地以各种方式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权威学者刘吉教授接受了本社记者专访。话题集中在:邓小平的发展观。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行动指南。至今,中国经济社会持续了十三年的高速发展。
中共“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一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不久前,中共中央又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刘吉认为,这与邓小平的发展观一脉承传。
记者: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
刘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当时无论是政府或经济学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第一位目标。到了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进入“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也不遗余力追求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一九七二年,著名的战略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增长的极限》,以令人信服的资料和论证指出,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奉行的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导致全球性的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使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困境,而且经济必将走向‘零的增长’,实际上是走上了一条不可持续的绝路”。为此,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理念:用“发展”代替“增长”,追求“可持续发展”被提上了人类历史进程。
一九九二年六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成为指导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为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新方向。
这次大会后,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此后,中国历届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工作指导方针的提法,始终是“健康、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由此可见,邓小平不提“增长是硬道理”,而提“发展是硬道理”,是他总结了人类发展和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站在时代前列深思熟虑的科学结论。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人类已从旧的“增长观”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观”,是历史性的转折。
记者:不了解这个关于发展的历史,确是难免被什么“旧发展观”、“新发展观”搞糊涂。可是,邓小平的发展观究竟是些什么内容?
刘吉:邓小平的发展观博大精深。仅我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摘录直接关于发展的论述就有七十多条。按这些论述,可以概括如下:
(一)发展是全人类的时代主题。
(二)发展与社会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邓小平的心目中,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没有脱离发展的社会主义。
(三)发展首先要抓住历史机遇。
(四)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五)发展必须保持满意的较快的速度。
(六)发展是稳步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实处是人民得到实际利益。
这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总之,邓小平的发展观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沿、对人类和中国发展问题深刻而辩证的科学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快速、稳步、协调、可持续的、让人民得到实惠的发展观。
记者:如此说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就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践。那么,在邓小平发展观指导下,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都了一个举世惊叹的台阶,取得了哪些规律性的经验呢?
刘吉:认真总结过去二十多年成功的经验是太重要了。可以写一篇论文甚至一本书。这里只能简要地概括如下五条基本规律性经验: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沿海为前锋;城市为中心;科技和教育是关键。
当然,还可以包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造就“中等收入阶层”为社会主体,是达到共同富裕的一条规律,等等。
记者:既然中国是在邓小平的发展观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发展,为什么还要提“科学的发展观”呢?
刘吉:少数地区、某些部门没有很好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上没有很好贯彻邓小平的发展观,相反,从教条主义和小生产观念出发,违反科学规律办蠢事。所以,我认为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全党科学地理解发展,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的发展观,更全面更正确地贯彻邓小平的发展观,一切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抓住今后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力争早日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坚信邓小平的发展观必将指引着中国的发展辉煌再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