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八月二十日电 题:小平,故乡未了情
中新社记者肖龙联 刘小青
“少小离家老大回”、“落叶归根”……这都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而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十五岁从渠江东门码头乘船离开家乡广安后,便一去不复返。
其实小平曾多次到四川,却“屡过家门而不入”。一九四九年,西南解放不久,邓小平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重庆距离广安仅百余公里,但小平未回家乡。
一九五八年,邓小平参加中央在成都召开的会议;一九七八年二月,小平访问南亚国家后在成都短暂停留,一九八六年二月,八十二岁的邓小平在成都过春节……但他都未回过家乡广安。
家乡人对小平回归故里充满着无尽的期待,由此坊间也流传着小平不回家的种种说法,诸如小平儿时玩耍过的协兴老街上老人说,小平属龙,他是从广安经渠江到嘉陵江再到长江进入大海,龙归大海不回头,所以他不回家……
女儿毛毛说,父亲自己不回老家,也不许我们回去。他说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家乡广安与整个中国在世纪伟人邓小平的眼中,似乎是一种“家与国”的关系。小平心装“国”而顾不了“家”则也不难理解。新中国成立前夕,刘邓大军威振天下,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担任要职,日理万机,心系党和国家大事;一九七八年以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拨乱反正,忙于描绘新世纪的宏伟蓝图……
虽然未曾回到过家乡,但小平的浓浓乡情和对家乡的殷殷眷恋却一直未断。“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这是小平对家乡人的嘱托;一九七八年小平首次接见家乡人邓欲治、黎仁海等,与其叙乡情、话农桑,言词之中无不流露出对家乡的关注;小平爱吃家乡的白杮柚、喜听川剧……
对家乡的亲人,小平虽时时叮嘱“永远不要向党和人民伸手”、“不要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但他自己却常常给家乡的亲人寄去衣物,从自己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寄给亲人贴补生活……
“真想静静地,静静地,听一听竹叶的沙响,闻一闻竹枝的清香,透过那茂茂密密的枝叶,去看看太阳。”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的遐思,或许也是小平一生最真切的未了心愿。
有家乡人说小平不姓“川”,小平就说,这就对了,我姓“中”。小平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代伟人的气魄与胸怀!或许也是小平一直未回故乡广安最有力的诠释。
今年八月十三日,小平铜像在老家牌坊村揭幕了:他含笑安坐在家乡的藤椅之上,短袖衣,军便裤,圆口布鞋,左手轻轻抬起。永远的亲切、质朴与睿智,像在给世人倾诉着对故土多情的眷恋……不远处,便是小平故居“邓家老院子”、小平游过泳摸过鱼的清水塘……
人们说,小平回家了!
而对广安家乡人来说,小平其实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儿时小平的足迹,小平的思想、理论、精神、情怀、灵魂,这一切于广安都无处不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