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要将端午节申报为本国文化遗产的消息让很多中国人震惊,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发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联合国认定成别国的文化遗产。
不论韩国的申报能否成功,这件事至少让人们认识到,平时不经意的一些节日和习俗,其实也是无价之宝,甚至可以作为文化品牌拿到世界上去为民族争光(或许还能带来商机)。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没有不但没有发扬广大,甚至遭到严重破坏。很多海外华人发现,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例如清明节的祭祖仪式,在中国大陆已经难见踪迹,反而在海外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破旧立新”被当作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被贴上“迷信”或“文化糟粕”标签而遭批判和禁止。结果在文化上,“旧”被破了不少,“新”却没见立起来。
文化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腐败和缺乏公德的事例让舆论常常感慨人心不古,这些现象虽然可以解释成是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消极因素”,但这类“消极因素”恐怕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宽裕而自动消失。
在文化和精神层面,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可能依靠外来文化凝聚新的民族精神。在这一点上,还真的应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新路,而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则是这条新路中的应有之义。(来源:联合早报;作者:于泽远;原标题为:传统文化的悲哀<有删节>)
敬请关注:中新华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