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联合早报·天下事》版的司马达文章《拿破仑“睡狮论”出自何处?》,对拿破仑是否说出“中国睡狮”提出质疑,并对今年2月2日北京《环球时报》刊登的《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进行反面论证,见解非常独到。不过,文中并未推论出“睡狮论”出自何处。据笔者考证,“睡狮论”应当首先出自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理念,然后由梁启超阐明且发扬光大。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第32章之《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中说:“中国在被日本击败后,弱点全部暴露。20年前70年代时,中国知识分子为堕落的祖国解嘲,说中国是一头睡狮,终会觉醒,有些外国人同意这个看法。现在西洋各国对这个睡狮的表现,哄堂大笑。”
柏杨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人,但断言睡狮理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自嘲的中国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其实,自嘲没错,但柏杨似乎把年代搞错了,“睡狮论”的出现比他想像的要晚二三十年。
伦敦博物馆之怪物
“睡狮”自喻在中国文献上的最早出现,是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文集中有《动物谈》一节,大陆不少现刊本不知何故总是略过此节而不载。文中载“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內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余试拨其机,则动力未发……既就锈蚀,而又有他物梗之者,非更易新机,则此佛兰金仙者,将长睡不醒矣。惜哉!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梁启超把中国比作“睡狮”,并要疾走呼号给四万万同胞听,由此可见,当时国人尚未知道“睡狮论”。以梁启超的大家风范,假如此前已有此妙论,他绝不会在文中老生常谈且未提创作者之名,因此这很可能是一个新鲜出炉的妙喻。
曾纪泽之变革理念
那文中为何特别提到“曾侯纪泽”呢?这并不是巧合。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家,经世派学者,曾国藩长子。自幼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1878年出任驻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84年卸驻法大臣职。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于“富国”。
《中国先睡后醒论》首发在伦敦的《亚细亚季刊》(The Asiatic Quarterly Review)上,题名是:China-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中国之睡与醒);这篇名文后来又以中文版《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李金强的《香港华人与中国--何启(1859-1914)、胡礼垣(1847-1916)之个案探讨》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乱后,朝野始谋求革新以应变,由是由自强运动之出现,倡行‘师夷长技以制夷’,讲求模仿西艺,强化国防,抵御外侮,此即驻英公使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所据;而何启、胡礼垣二人即由此起而论其失,断言中国当前问题不在于国防外交的建设,而在于修明内政,认为应以政治层面的改革为优先要务。”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曾纪泽的主调和《中国先睡后醒论》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曾纪泽的理念和所谓的拿破仑的“睡狮理论”何其相似!可该文并没有提到拿破仑说过“睡狮”这类的话。假如拿破仑真的说过,做过多年驻法大使、学识渊博的曾纪泽恐怕不会忽略不提吧?
到这里应该可以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睡狮论”是由梁启超根据曾纪泽将伦敦博物馆的“佛兰金仙”翻译成“睡狮”的轶事,对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进行“非更易新机,则此佛兰金仙者,将长睡不醒矣”的引申,由此发出变革的呐喊而提出。
非出自拿破仑之口
《饮冰室文集》出版于20世纪初期,影响甚广,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出现过关于拿破仑“睡狮论”的谈话,在30年代王锦机《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序二中,谈到弘一法师时还说“则吾国民向号睡狮,不知自觉自救”,言明国民自称“睡狮”却不知觉醒,大致意思还和梁启超当年的提法相同。
可能到了后来,因文言文的衰退,其出处渐渐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睡狮”的贬义逐渐隐去,而转变成正面含义。此外,它和拿破仑在19世纪初的谈话相近,加之“先睡后醒”理论的提出者曾纪泽又担任过驻法大使,所以以讹传讹,导致了“睡狮论”出自拿破仑这一桩错案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在拿破仑谈话的年代,他心目中的狮子还是英国人,因为British Lion表示“雄狮英国”,在特定的场合beard the lion就可以用来表示offend the British(冒犯英国人)。而twist the lion's tail表示“藐视英国,侮辱英国”。英国的国徽上面和英国王室的纹章上都有狮子图案。拿破仑做法国皇帝时一直以打败“狮子”为目的,假如像《环球时报》一文中所说的,拿破仑谈到了英国攻打中国的不可行,他大概也不会用“睡狮”去作比喻,因为在这种比喻下,英国的行动就变成必胜的了,因为醒狮肯定会战胜睡狮。
笔者为追随名家妙论,不揣浅陋,特抛出个人的考证结果,若有谬误,肯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来源:联合早报5月5日文章;作者:陈南阳(汕头))
敬请关注:中新华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