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广交会今年展位扩至27000个,其规模跃居世界单年期展会第三。但由于供需矛盾及分配方式上的问题,对于国内大多数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来说,想进入广交会参展并不容易
4月15日至30日,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春季展期,有着47年历史的广交会,被视为中国外贸形势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据统计,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出口成交额约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10还多,占中国一般贸易出口的1/3。
计划经济时代,广交会是中国惟一的对外贸易窗口,在国际上享有“中国第一展”的称号。现在国内成熟的外贸企业,当年几乎都是通过广交会走出国门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一些领域的世界采购中心,广交会更成为不可替代的出口贸易渠道。在商务部的直接关注下,广交会今年的规模跃居世界单年期展会第三,展位也扩大近一半,但是27000个标准展位,相对于中国30万家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来说,想参展并不容易。
追踪摊位炒卖
就在广交会开幕的前3天,新华社刊发了《广交会炒卖摊位一年竟捞几百万工商无人管问》的报导。随即本刊记者也在网上发现下列一则信息:
卖春季广交会摊位,推荐给朋友。 我公司现有春季广交会摊位一个,位于琶洲展馆(第一期4月15-20日),摊位号XX.8H30。
在交易会现场,记者找到这家通过黑市渠道买展位的浙江参展商张某。“买摊位是迫不得已,因为想进广交会又没有门路,摊位都掌握在交易团的手中,自己是民营企业,跟他们(当地贸发局)搭不上关系。”张说。
据张介绍,他们是通过当地的一家外贸代理公司拿到的摊位,花了近10万元。
“先付一半定金,一个摊位对方给准备三个参展商证和相关的证件。等开幕的当天余额全部付清。”张说。
据了解,通过正常渠道申请的一个标准展位是2.3万元(含布展费),通过网上查询、中介公司、其他贸易公司转租(卖)出的展位价格在9万元~15万元之间,这就人们通常说的“黑”市(根据组委会规定,展位禁止倒卖)。买家都是民营企业,卖家多是有外贸出口经营权和代理权的贸易公司,且以广州市的贸易公司为主,其他沿海城市江浙一带,甚至是中部地区有相同经营权代理权的贸易公司也有炒卖现象。
据本刊在广州当地了解,像浙江张某这样的“黑”参展商不在少数。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他这样幸运,既没“露底”也没“上当”。
有些买“黑展位”的人,原本以为10万块钱买了一个展位,可进场后发现只是1/3个。因为一个展位有三面,“炒家”把它卖给了三家。而有些人二手展位买不到只好买三手、四手的,这样一个展位的价格甚至被抬高到近20万元。
更有不幸者,花了钱却什么也没得到。据广州一位当地人向记者透露,位于该市黄埔大道西一间大厦的“广州欧雷贸易有限公司”,一直在向经营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公司和有关企业推销广交会展位,声称只要付2万元~10万元就能买到各省剩余的“展位”,购买者不限地区,客户一旦有购买意向,要先交付50%的定金。但是当交易会开幕在即,多家企业前来讨要展位证时,该公司老板却在一夜之间失踪。被骗者多达几十人。
尽管“黑展位”存在高成本和高风险特点,但许多民营企业仍铤而走险。
分配漏洞产生了炒卖
“一些新入‘行’的民企由于实力限制,没有更多地渠道接触外商,而相对低成本的广交会必然成为上佳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广交会对于这些民营企业来说作用很大,所以他们不惜从黑市出高价买摊位。”北大研究国际贸易的专家李权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方面是各类外贸企业对展位需求大,另一方面是广交会组委会可提供的展位少,且分配方式存在争议。
据本刊向组委会了解到,广交会的展位分配方式共改革了三次。1992年以前,交易会主要根据经营商品分类,由各专业外贸总公司组团并安排参展;1993年春交会(第73届),实行省市组团、按交易团设馆;1994年秋交会(第76届),进一步实行了“省市组团、商会组馆、行业布展”的改革,发挥了行业中介的作用;2002年春交会(第91届)起,采取了按专业分期举办的方式,成倍扩大了参展规模;本届春交会全面启用新馆,展位扩容近一半,总展位2.7万个。
按照组委会的要求,目前申请广交会的摊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拥有合法进出口经营权,并已办理进出口企业代码;2.具有相关进出口商会或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资格;3.参展单位上年度出口金额(以海关统计为准)原则上应达到以上标准:(见表)
也就是说,无论是国有、三资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有合法的进出口经营权,而且上年的出口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有资格申请到广交会的展位。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因为生产规模有限达不到广交会要求的出口量,所以一般很难通过正常渠道申请到摊位。
出口额度是进入广交会的一个硬指标。对于这个硬指标各参展企业众说纷纭。
“这很公平。因为出口额大就说明出口能力大,海关统计的数字不会有假的。”厦门一家实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郑丹对本刊说,中国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30万家都要进广交会,当然要限制,公平合理的竞争就是要有统一的标准。
而大连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部吴经理则持不同看法。“国内许多贸易公司是做代理的,往往一家贸易公司代理几十家企业的外贸业务,这些企业都是以贸易公司的名义签的代理合同。海关的统计数据中,出口额都算在贸易公司的名下。”吴说,“它们的出口额很大,但事实上它却用不了那么多展位,同时稀缺的展位却能分到它头上。”
据了解,事实上,在广交会上倒卖展位的大多是这类贸易公司。它们除了将展位转租给自己代理的企业,剩余的就卖出去,卖展位有时比做贸易还赚钱。
商业性展会还是出口战略性展会
本届广交会商业部重点推荐了108家国内名牌企业,并专门设立了品牌展区。这些企业拥有最多的展位,一般是10~20个,甚至更多的展位。其次就是那些所谓的大型贸易公司。他们的豪华阵容让许多小民营企业羡慕不已,因此,后者希望广交会能有一个更市场化的分配方式。
“听说,香港的商业展会是实行招标的,我的企业小,但我们参展和出口愿望大,多花钱也值”。一位“黑”展商对本刊说,“现在多花钱也没处买,或不允许买,必然产生黑市。”
在品牌展区,记者采访了拥有24个展位的珠海格力电器集团。目前通过广交会,格力已经达成的意向合同1亿美元,是广交会家电行业的大赢家。
“招标也行,因为我们有真实的需求,只要有统一的标准,格力不怕竞争。”该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对于展位实行公开的招标,参展商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纯粹商业运作,展会企业参展的成本必然高。像广交会这样开在家门口的国际性展会,是商务部给中国企业搭建的一个对外贸易平台,如果实行招标更乱了……”厦门一集团公司的总裁助理说。
是否市场化运作广交会,关键要看广交会的定位。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胡楚生表示,在现阶段及以后若干年内,广交会的定位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经济开放、为国内企业提供参与国际经贸交流的平台,因此它要担负起实施国家出口导向战略的责任。
“由于这一特殊定位,所以广交会不会考虑采取像香港贸发局那样纯粹市场化运作的会展经济模式。”胡楚生认为,广交会在短期内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参展企业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广交会自身的高定位和质量非常重要。
据说组委会正在考虑一个新办法,从管理上控制摊位的黑市交易,今后广交会展位的分配情况将预先通过媒体公布出来,让大家监督。
4月6日,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已经允许自然人申请外贸经营权,从7月1日开始,无论是产品、技术和服务性国际贸易,都将迎来拥有平等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扩容大军。广交会的展位分配方式将面临更大考验。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俞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