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日电 据解放日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200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正由“从松”转向“中性”,其实质是既要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滋长,又要预防通货紧缩趋势重现。
刘国光说,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既存在局部过热、特别是投资过多的现象,又存在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形势,宏观调控政策应由“从松”转向“中性”,也即要求适度收紧。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逐步减弱,方向正在调整转型。稳健的货币政策也要从紧一些,但不能太紧。也就是说,不能像治理严重通货膨胀时那样采用“刹车”手段。对一些消费热点和投资重点还要继续支持,还要支持扩大就业;但对过度的低水平重复投资要“削峰”。转向“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质是要实现“双防”。
刘国光认为,防止通货紧缩趋势,虽然目前并不紧迫,但还是要警惕其再现。从经济走向上看,现在是从通货紧缩趋势向通货膨胀趋势的转化。因此,首先要挡住通胀苗头的压力,特别要注意控制投资的过度扩张。要密切注意由新一轮投资扩张而造成的产能过度膨胀。通过对投资规模的适当控制,既能遏制因投资膨胀而导致的投资品价格领先上涨,防止通胀苗头滋长于先,又能抑制过度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防止通缩趋势再现于后,实现“双防”的目的。
刘国光说,为防止通货膨胀压力,宏观调控上目前采取了收缩货币信贷等一系列措施,这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短期经济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微调加以解决,“可无大虑”;真正的问题在于中长期经济运行中存在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均衡。他建议,政府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抓一些重大的中长期问题上来,强化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差距,进而扭转反差。(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