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
4月26日至29日,北京展览馆。“2004北京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展览会”,持续4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一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后勤装备,从世界各地汇集到这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国外厂家,以及中国国内140多个厂家的1700多台(套)后勤装备,有序地排列在2.36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上。4天来,包括世界各国驻华武官和在中国留学的外军军官,8万多名参观者观看了这次展览。
本届展览会展出的后勤装备,包括军需、卫生、军交、油料、野营、仓库、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海军专用后勤、空军专用后勤、二炮专用后勤及其相关保障技术等装备,专业覆盖各类后勤装备。
中国军队的部分最新后勤装备,也在本次展览会上亮相。
野战化:让前线变得更加舒适
“展览会刚开始半小时,已经有100多人次,到我们这里拿了资料。”联星特种箱体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葛仁华,站在巨大的“三合一野战扩展指挥方舱”里,笑着对记者说。
这个巨大的野战扩展指挥方舱,合起来只有东风汽车的车厢那么大,可是左右一展开,足有35平方米的空间。方舱里面就像一个会议室,有电脑、电话、办公桌等办公用品。葛仁华介绍说,这个能承载15吨的方舱,只需要10分钟就可展开,而且无需任何电力或专用工具,特别适合做野战医院及指挥中心。
除了这个野战方舱,中国军队的野战后勤装备,都让人耳目一新。
一位熟悉中国军队后勤装备发展的专家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启迪和洗礼,中国军队才第一次有了后勤装备的概念,在武器装备体制中也第一次有了后勤装备序列。“我们研制野战后勤装备的目的,就是要在打仗时,让前线变得更加舒适,让官兵们减少伤亡。”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的助理员胡振宁,指着一个草绿色的机器告诉记者,这是高原暖风机。“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军队装备了。”一台暖风机能在高原气温低、缺氧的情况下,使100平方米的帐篷,在20分钟内,把气温从零下20摄氏度提高到零上20摄氏度。
后勤装备不仅让前线更舒适,也让前线更方便、更安全。直升机外挂油囊,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战争出现紧急情况时,地面无法给前线直接供给油料了,这时就可以用直升机挂着这个八角形的油囊,直接空投油料到前线阵地。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科技训练局李均峰助理介绍说,这个油囊一次可以运送2000升油料。
展览会现场,每一项装备,都代表了世界上后勤装备技术的先进水平。美国的可视化后勤信息技术装备,德国的生防检验、救治装备,英国的空降兵物资收集车、加油车,俄罗斯的舰船无码头加油系统,瑞典的方舱式三防野战医院系统,加拿大的高速叉车等,令人叹为观止。
反恐:愈来愈不可忽略的功能
二炮装备研究所四所高级工程师杨培英,拿着一瓶矿泉水,就往单兵多功能防护服上泼。水落在衣服表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滚落到地上,衣服表面没有一点湿润的感觉。
这种防护服外层的面料,具有阻燃、伪装、防水、防油及防静电的功能。衣服里面还有一层特制的炭绒布,具有防毒功能。穿这种防护服可以防护毒气在6个小时以上,在反恐战场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穿上这种防护服,在遭遇大火时,只要人逃离火场,衣服上的火就会自动熄灭。”
防护服附近的一个类似对讲机的仪器,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说,这是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这种报警仪,对多种有毒气体可进行连续监测和测量,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实时输出报警信号。“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投放毒气,利用这种仪器就可以马上检测出来。”
总后勤部卫生部综合局的一位负责人还介绍说,后勤装备中的医疗救护装备,很多都可以在反恐中运用,而这也是后勤装备在现阶段不可忽略的一个功能。“比如说检水检毒箱,就可以对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检测;比如说食品细菌检验箱,就可以检测食物中的有毒物质;还有各种医疗救护模块,一旦发生恐怖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对伤员的抢救中。”
信息化:让战场保障更加通畅
总后勤部卫生部的展区里,有一个装着大大小小的山丘和各种不同颜色微缩医疗救护设备的沙盘。“一旦战争打响,这套信息化含量很高的战场救护系统就会高速运转。从前线负伤的官兵,可以被迅速地送到连里医疗队,再由连里送到团里救护机构,再送到师里医院,一级一级,一直到后方医院。运送过程中,伤员的病情能通过信息系统不断传送,每一级医院都可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伤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场负责人李瑞兴告诉记者。
在另一个展台,记者看到一样不起眼的东西———空军第四研究所研制的“飞行员飞行状态生理参数记录检测仪”,它就像一根腰带一样,围在飞行员的胸部。飞行员上天以后,这个仪器可以连续37小时记录飞行员的心电图、心率、呼吸率、体表温度、加速度等数值,为医生提供飞行员最详细的身体素质资料。“以前,飞行员是上天前和下来后各测一次身体情况,现在我们把检测延伸到了天上,可以更好地保证飞行员和飞机的安全。检测仪中的信息,也都是可以共享的。”真没想到,这小玩意儿倒有大用场。
在现场一份资料里,记者看见这样一段文字:信息化建设,是后勤装备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2004年伊始,“后勤装备综合集成试验”列入总后勤部的工作重点。试验以后勤装备网络化、野战物资可视化和野战后勤指挥三大通用技术平台为基础,选择典型后勤部队,将后勤装备系统与后勤指挥管理系统、通信系统,整合为一个综合大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整体保障效能的倍增。“没有后勤革命,就没有新军事革命”。走过44年探索之路的我军后勤装备,正在拼搏中争取进入数字化战场。
新闻链接:北京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展览会
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展览会,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分会,于1987年共同创办的。展览会旨在为各国军队后勤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为装备生产厂商创造一次展示技术、洽谈贸易、促进合作的机会,为社会各界开辟一个了解军队后勤、增长军事知识的窗口。展览会每5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了3届,先后有500多个公司和厂家前来参展,为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军事后勤装备技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