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0日电 题:古时太昊伏羲故里 今筑淮阳振兴平台
作者:刘昌宇 钱良营
以依法治县为抓手,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文化旅游城建设为突破口,强县富民,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这是河南省淮阳县发展县域经济走出的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
要脱贫致富,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淮阳是国家级扶贫县,近年来,投入旧城改造资金3亿元,新增县乡公路78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32万平方米,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个,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8.7%。
淮阳人说……
淮阳人说,淮阳之所以产生如此变化,是因为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决策,以人为本,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
淮阳人说,淮阳又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六千多年前,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定都于此。他“结网罟”、“养畜牲”,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同时又“定姓氏”、“制嫁娶”、“作甲历”、“画八卦”、以龙纪官,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如今在伏羲长眠之地,占地800余亩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昊陵建筑巍峨雄伟,陵内松柏森森,已成为海内外游客观光谒祖的好去处。
淮阳人说,淮阳又有占地一万六千余亩的内陆湖泊——龙湖,龙湖一年四季鸭鹤翔集,水波浩淼,宛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豫东平原上。弦歌台、画卦台、苏亭莲舫等七台八景名胜古迹,与龙湖水融相交,相映生辉。
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强
的确,淮阳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又久藏深闺人未知。如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强,实现强县富民的新跨越呢?
以人为本、依法治县,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淮阳的决策者们意识到,要发展地方的经济,首先要创造安定的发展环境。在普法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从而打造了“平安淮阳”,优化了投资环境。
由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姓氏文化节于今年10月将在淮阳举办,这是发展淮阳经济的大好机遇。为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创造优美宽松的环境,该县对太昊伏羲陵周边和龙湖沿岸以及城区实施“亮化、净化、绿化”工程。对老城区进行了改造,兴建了25公里的二环路,打通了淮郑路和太昊陵午朝门前的中央大道,植树10万余株,搭建了绿色长廊,绿化、美化了龙湖。
淮阳的决策者凭借优势,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该县明确提出“工业兴县,旅游带动,农业固本,科技先行”的总思路,坚持把“工业兴县,民营富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以大投入促进高增长,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式发展。
“项目年”中引资忙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固定资产投入12.2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其中总投资8.1亿元的华林集团年产10万吨PE管材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淮阳没有大型工业的空白。
为壮大县域经济,该县还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年”,在全县着力营造争取项目、引进项目、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坚持外资、内资、民资“三资”共举,县乡联动,完善充实项目库,努力做到建设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研究一批。
近日,美国马里国际投资公司派出评估团,对淮阳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评估,并意向投资7000万元用于龙湖风景区的开发。同时,优美的环境也给淮阳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县旅游业综合效益就达8000万元。
目前,华林集团25万高档精梳纱锭、申龙公司2万纱锭、陈州生化600吨皂素、荣立新公司冻干食品、顺发棉业3万纱锭、银丰塑料厂2.5万吨节水滴灌器材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同时,一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小项目也在洽谈之中,全县项目建设已初步形成谋划、开工、在建、投产梯次发展的良性格局。
法治的、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发展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淮阳人抓住实现中原崛起的机遇,使淮阳县域经济之车进入了互动、循环的良性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