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5日电 全国铁路将于4月18日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部门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以确保列车安全,改善旅行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此次提速当中,采用了哪些新技术呢?近日,记者采访了铁路部门有关人士。
“双保险”监测车轴温度
此次提速装备的DF11G、SS7G、SS9等提速机车和庞巴迪、25T型提速客车,全部装备了列车超速防护和客车轴温报警等安全装置。车轴是车辆走行部的关键装置,长时间不间断地运行,将使车轴温度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车轴将会变形,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客车轴温报警仪在轴温达到警戒值以后会自动报警,提醒有关人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此外,铁路在万里提速区段线路按每30公里间隔,安装了红外线车辆轴温检测装置。也就是说,一列以150公里时速运行的列车,不仅有车辆轴温报警器对其车轴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而且每隔12分钟,就有一台地面红外线车辆轴温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为高速运行的列车提供了“双保险”。
擦亮“眼睛”好行车
高速飞驰的列车都是由信号设备指挥的,因此,铁路信号设备被喻为火车的“眼睛”。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件数,铁路部门适时调整了信号设备的维修体制,采用统一标准,更新设备,延长维修周期,加强日常巡视维护等一系列手段,擦亮“眼睛”,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畅通。
———统一自动闭塞四显示制式。铁道部规定列车运行速度超过每小时120公里的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在满足《技术规程》要求的同时,逐步改造为四显示自动闭塞。
———采用提速道岔转换设备。列车运行速度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区段的正线道岔,采用分动钩型外锁闭装置、多机牵引方式、电动或电液转辙机的提速道岔转换设备。
———分阶段采用通用式无线列调机车电台。通用式机车电台采用GPS定位技术,实现机车电台跨不同频率、制式使用时的自动转换,保留机车电台现有人工转换功能,在自动转换功能失效报警时,根据电台的语音提示由机车乘务员进行人工手动转换。
———完善提速区段运输专用通信系统。要求各车站必须具备应急通信专用通道,区间必须具备多路话音及图像传输能力,以保证信息畅通。
———在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上,利用微机监测系统,加强了对设备的动态监测,实时掌握设备状态,实现故障诊断。并利用试验车,每季度对六大干线和提速区段自动闭塞、机车信号、无线列调等设备进行一次动态检测,实现移动体对地面固定设备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到站停车时也可使用卫生间
庞巴迪、25T型提速客车装备了小间隙自动车钩和密接式车钩。这两种车钩可以有效减少高速运行的列车在突然减速或紧急制动时车辆间的冲撞,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明显改善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此外,25T型提速客车全部安装了集便装置,粪便不再直接排向车外,这将有效保护旅客健康和铁路沿线环境。而且,即使在到站停车时,也可以使用卫生间,进一步方便了旅客。
提速客车不仅运行速度快,而且在内部服务设施上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庞巴迪客车是首次投入我国铁路客运服务的客车,它宽大的玻璃窗视野开阔,缓解了车内空间狭小造成的局促感。软卧房间可调节温度高低、灯光明暗。车内厕所门等改为推拉式,门边加包了软质边条,不仅增加了旅客使用空间,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挤伤旅客手脚。(周伟 梁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