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欠东风?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在通信行业、通信企业眼中无疑是最期盼的一道大菜。
人们普遍认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据最保守的测算,一旦3G上马,国内运营商每年在3G上的投入就要上千亿。此外,3G由于在技术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因此在应用层面的市场空间同样不可限量。也就是说,如果说目前的移动通信价值链还仅仅是一个链条的话,今后围绕3G为主流技术的移动通信所形成的将是一条产业带。这条带的宽度之诱人足以让企业跃跃欲试,甚至垂涎欲滴。因为在目前基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短信业已经让价值链上的企业大尝甜头,一些业务好的企业,每个月的短信收入就上千万元。基于此逻辑推论,2G尚能如此,何况3G乎?
实际上,3G犹如地火,表面上似乎波澜不惊,其实暗地里聚集的能量惊人。国外龙头企业在3G上的投入总计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国内企业至少也往3G上砸了四五百亿人民币。从投入上看,大家的热情可见一斑。价值链上的企业也有“发烧”的征兆,大量风险投资有如当初网络泡沫期一样,开始纷纷砸向3G内容服务,虽然3G牌照迟迟不发,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已经开始在暗地里角力,希望在3G上马后打出时间差,博个头彩。总之,整个行业看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似乎只要明天3G牌照一亮,大家都黄金万两。那么,3G对企业真的是这样的摇钱树吗?
磨合必不可少
任何新技术,要实现赢利,必少不了磨合期。3G也逃不出这个轨迹。
首先,除了制造商可以3G牌照一发,就靠卖设备进钱外,运营商也好,价值链上的内容提供商也好,要想赢利只有华山一条路,靠业务量。只有业务量到一定规模,赢利才有可能。3G不同于2G,其最大特点是非话音的高速数据业务。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打电话,用户没有必要用3G手机。而目前,高速数据业务的市场需求尚不明确。也就是说,3G技术虽好,不过是枪好,但如果你有的只是弓箭,而没有适合它的子弹,再好的枪也无用武之地。调查显示,在“通话”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移动用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消息沟通、图片、音乐和游戏上。但对于手机邮件、移动视频、定位业务和移动互联等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还很少。目前,唯一燎原起来的移动增值业务就是“短信”。2003年在移动增值服务中,来自“短信”的收入占移动增值业务收入的90%以上。而短信于3G也是牛刀和鸡的关系。作为3G的预演,运营商寄予厚望的WAP、彩信以及JAVA等新业务的收入则很清淡,比重不到10%。没有相应的高速数据业务来消化无线带宽,移动运营商就难以在数据业务上收回投资,也就很难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广新的业务和促进产业格局的变革,服务提供商也就难以在新业务上获利。
其次,在3G初期,终端供应仍可能成为瓶颈。目前,3G的终端技术尚未成熟,还没有终端厂商具备规模供应3G手机的能力。两个问题尤其突出,一是耗电量大的移动视频使待机时间变短,甚至只有一天;二是高清晰度的显示屏和大容量的内存使手机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大规模普及。更重要的是,规模与价格是一个魔幻般的关系。用户规模越小,3G手机量上不去,价格就越高,反过来手机价格高又会制约用户规模的发展,因此极易导致恶性循环。这其实是所有新技术初涉市场时都会面临的风险。而且,在3G网络建设初期,网络覆盖不可能一蹴而就,3G手机的漫游将成为新的瓶颈,兼容2G/3G的双模手机还不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终端的种种问题将直接影响用户对3G的信任,产生的后果将是长期的。
另外,在移动通信服务中,话音业务的ARPU值(用户平均消费值)与某地区的GDP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数据业务却不尽然。可以看出,话音业务收入随着用户的增长趋势是线性的,而数据业务却只能在用户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形成爆发式的增长。而在达到“爆发点”之前,数据业务的收入规模将在低点徘徊一段时间。比如短信,今天看来大有全民发短信的态势,一个春节的7天长假,短信就达百亿条。但是,今天燎原的短信同样经历了“爆炸点”之前的低迷期,这个过程大约有3到4年。
要有持续投入能力
当然,不容置疑的是,3G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对整个产业格局产生变革,并将极大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在此要提醒热衷于3G的企业,3G网络建设之后,用户需求、业务开发、设备供应等各个环节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企业在看到3G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必须看到3G可能还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培育期,在市场培育时期,企业,特别是价值链上的企业恐怕还不能轻言赢利,首先要想的是自己有多大的持续投入能力。如果没有过硬的金刚钻,熬不过入不敷出的培育期,企业就要慎揽3G这瓷器活。因此,对3G,企业持续投入的能力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冉永平、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