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百万考生步入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的考场,为个人的前途奋战。与此同时,社会上一场关于职称外语考试的反思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考试能否测试出人们的外语水平?评定职称是否有必要设立这样一道“门槛”?这一全国统考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
▉易则“小儿科”,难则“拦路虎”考试“门槛”是高还是低
20世纪80年代,职称外语考试在我国出现。后来根据人事部的决定,职称外语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职称评定。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雷女士去年英语B级考试得了90多分。“考试太简单了,大致相当于大学公共外语一二年级的难度,很难测出一个人的外语水平。除考试外,取报名表、交报名表、取准考证、领合格证,光是人才中心,我就去了四趟,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她坦言,自己考分虽高,但要真遇上老外肯定没法交谈,一份普通的英文报告也写不好。
在一些人视为“小儿科”的同时,另一些人却视之为畏途,尽管他们的业务水平无愧于他们想要获得的职称。顾建人是上海的一位农业师,1981年大学毕业,近年陆续发表了十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同时在农业新产品开发方面成果卓著,仅2001年就盈利300多万元。为了申报高级农业师职称,自2000年起,他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元气大伤”。单位领导十分关心他的职称问题,却也爱莫能助。顾建人一肚子苦水:“像我们这样的农业科研人员,除了春节休假几天外,几乎天天在田间地头奔波,不是搞新产品攻关,就是在实验室做试验,实在没空坐下捧起外语课本。”
人事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李建钟博士正在进行一项与职称问题有关的研究课题,他给记者提供的典型个案更让人深思:某省作协副主席从没有学过英语,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成天与方块文字打交道的作家,面对满纸的ABC,只好交白卷。但他“在考卷上填写了姓名、考号,以表示对考试的尊重”。
李建钟说,“评定一位作家的专业水平,应主要看他能否写出百姓爱看的作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奥地利驻华外交官约瑟夫·斯托金说:“在奥地利,除了必须使用外语的工作,没有要求升职前必须通过外语关之类的硬性规定。如果一个工作不需要外语,为什么要将其作为先决条件呢?”
许多专家认为,在一些领域,职称外语考试已成为一道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的“门槛”,违反了人才成长的规律,挫伤了人们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
▉找“枪手”代考,带“专用”词典考试作弊何时休
职称外语考试对晋升职称具有一票否决权,而职称又与收入、福利、住房、地位、社会评价等诸多东西紧密相连。怎么办?一些人动起了歪主意:作弊。
去年人事部主管的几项考试中,共发现违纪人数达1万多人次,其中主要集中在职称外语考试。而根据湖南省人事考试中心的统计,去年这个省在职称外语考试中共查出违纪作弊考生820人,作弊方式五花八门,其中找“枪手”代考是作弊的主要形式,被查出500多人。在一些地方,作弊者把英语过了六级的高校学生当作最佳“枪手”人选,甚至开出了1000元的高价,难免让一些高校学生心动。
近年社会上还出现过专门供职称外语考试作弊用的“词典”。在2002年职称外语考试开考前夕,一名自称某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的人,专门带着自己编写的一本暗藏作弊内容的《2002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傻瓜词典》,在全国各地开班讲课,公开传授作弊技术。有关部门为此不得不发出通知,严禁将这种字典带进考场。
尽管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考试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但长期从事科技管理的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陈浩表示,如果不对职称外语考试以及考试背后的职称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很难真正遏制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
▉收报名费,办培训班考试是否已成牟利工具
随着各种考试的登场,一种新的经济———“考试经济”应运而生。对绝大多数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人来说,有一些钱他们是不得不掏的:
———交纳考试报名费。不同地方标准不一,每人从三四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有关资料显示,这笔钱是由各级有关部门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分配使用的。
———购买相关图书。比如,职称外语考试所必需的《职称英语指定用书》及《考试大纲》,定价58元。一些打着权威人士、权威机构旗号的图书,一些号称是考试主办单位与出版社联合推出的辅导图书,也往往成为参考者四处搜罗的“宝典”。而这些图书动辄四五十元一本。
———参加培训班。费用从二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许多这样的培训班,都自称是省级人事考试中心开办的,权威性让人不容置疑。
有人曾做了这样的估算:包括报名考试费、参考图书费、培训费在内,每人为考试的支出一般不低于200元,而每年上百万人报考,参与者支付总额可能高达数亿元之多!
在互联网的有关讨论中,有些网友表示,设立考试制度的背后经常是利益的考量。“考试经济”的有关各方中,收入最稳定的是各类考试的主办者,职称外语考试恐怕也不例外。
“像职称外语考试这一类的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已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分配体系。”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管理学博士曹子祥表示,“如果是免费的,他们会这么卖力地推行吗?”
▉取消?改革?职称外语考试何去何从
目前的职称外语考试过于机械,为考而考,考用脱节,弊端日益凸现。为此,社会上有不少人建议取消这一考试。但是,绝大多数专家却并不支持这一看法。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提出,按照科学人才观,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革,其核心是坚持能力与实绩的标准。因此,职称外语考试应坚持“三不”原则:
———“不一刀切”,即职称外语考试应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有些涉外岗位需要外语,进行外语测试是完全必要的;但很多岗位不需要外语,就没必要测试外语。
———“不一票否决”,即职称评聘应按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开展综合测评。外语只是其中一项,不能"一票否决"。
———“不一个模式”,即职称评聘应逐步与国际接轨,可以设计三条通道,即职称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认定、专业技能水平认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可以按照职称资格标准,聘任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或副教授等。工厂企业或基层单位则可以开展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水平认定,凭岗位资格证书聘任技术工程师、会计师、评估师或律师等职务。
美国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华信惠悦公司经理苏蕾表示,外语是一个基本的技能,而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用人单位不应因人设事,而应因事聘人。陈浩则进一步提出,应扩大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让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要求来聘用人才。“对于那些要求较高外语水平的岗位,如果严格按照岗位要求聘人,那么外语水平不够的人既进不去,也呆不住。”
李建钟博士提出,职称外语考试应该引进外语水平证书互认机制。“对于那些参加了托福、大学四六级等国内国际通行的外语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或达到相应分数的人,人事部门应该予以承认,让他们免除考试。”
曹子祥博士还认为,“目前政府自己举办考试,是一种角色的错位。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这种考试应交由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举办,如此也有利于维护政府机构的廉洁形象。”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邹声文 王立彬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