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1日电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家话剧院的小剧场话剧《哥本哈根》10日开始校园巡演第一站。而在北师大北国剧场演出的该剧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著名应用数学家林家翘,作为剧中人物的好友,他们在重温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有着旁人无法体味的人生感悟。
该剧取材于发生于1941年的“哥本哈根会见”: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相会哥本哈根,他们谈纳粹德国的反应堆,谈同盟国正在研制的原子弹,谈铀裂变和不确定性原理。
演出结束后,虽然坦言自己因耳朵不好而错过了近一半的台词,但杨振宁教授还是饶有兴致地谈起了自己与三位主人公的往事。“前几年这个戏在美国演出时我刚好不在美国,但我的太太去看了,今天能看到中文版也算是多年的一个心愿。剧中的三个人物我都认识,波尔和海森堡的关系形同父子,波尔的太太如果还健在应该有100多岁了。以我跟他们的接触,海森堡是一个态度温和的人,他很会讲话,记得在1958年,他的一位合作者在一次辩论中公开攻击海森堡愚蠢、荒唐,看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很担心,但海森堡却没有反击他,仍然非常温和、坦然地讲述自己的理论,坚持以理服人。在二战后,他生活得很不快活,当时他内心有两种矛盾,这两种矛盾在他的两本传记中记录得都不是很详尽,其一是他很难把德国与纳粹的政策分割开来,其二是在1925年到1950年期间,他被公认是世界上正当年的最睿智的物理学家,但没能制造出原子弹一直令他很失落。这两个矛盾这部剧中都涉及到了。”
一直为这样一出理论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剧目能否赢得观众而担忧,但当得知这出戏在北京观众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反响很好时,杨振宁十分欣慰,他说:“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学生比美国的学生在人生态度上要积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人来看这出戏,前一段时间我还看了人艺的《李白》,我觉得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林家翘其实与海森堡很有渊源,回忆那段经历时,林老说:“记得二战后,美国曾邀请海森堡到国际数学学会讲学,作为物理学家的他之所以得到数学学会的邀请是因为当时他的博士论文是有关流体力学的不稳定性课题,当初这个题目在领域内是很有争议的,因为多数人都认为他错了,可20年后我的老师冯·卡门让我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他的研究结果基本是对的,只是有几个数学问题没有解释清楚而已,这是他在研究量子力学前做的课题。后来他的这次美国之行很成功,对于当时沮丧和失落的他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还要说一句,海森堡曾和周培源打过乒乓球,当时海森堡输给周老了。”(记者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