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改革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清理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而是改变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把几家大国有银行变成多元化结构的银行,国有银行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对地方政府的官员说“不”。眼下所有的人都想投资中国,这是进行银行改革的好时机
去年年底,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并决定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从整个国有银行改革进程看,表明我国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也许,国有商业银行离我们太近了,我们无法为它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为此,《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采访了对中国国情熟悉,又长期关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亚洲首席经济师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他的精彩分析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视角。
现在是银行改革的绝好时机
《周刊》:您如何看待这次国务院动用外汇储备注资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举动?
安德森:我认为这还不够,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根据官方数字计算,450亿美元的资金是足够的。但从两方面来看,这个资金量是不足的:一方面,工行和农行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除了这次的450亿美元外,还会有资金陆续跟进。从这两个国有银行开始,政府还会继续对其他国有银行实行资本重组;另一方面,根据官方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状况分析,450亿美元的资金量就够了,但根据大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测,这450亿美元的资金对这两个银行来说是不够的。
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现在的政策非常到位。政府必须从某一个银行下手进行改革,以这两个国有银行为首是非常好的开端。中行、建行都在准备到海外上市,这是很好的方法,可以清理许多问题,要让他们走出去,便于投资者购买。
《周刊》:您认为现在这个时间,中国经济已然过热,对金融系统进行改革是否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安德森:现在进行金融改革是最好的时机,可以很好地阻止将来更大的不良后果,这里有两个问题。
首先,银行改革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清理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而是改变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把几家大国有银行变成多元化结构的银行,是一种包括国外投资者、战略机构投资者以及国家资本为一体的机制。百分之百的国有独资银行对于管理是不好的,所以要改变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构成。这个工作必须做,而在经济发展到巅峰的时候做则是最好的时机。中国现在确实有经济过热的现象,但在这个时候是实施银行上市计划的绝好时机,这就是政府现在这么做的原因。我们看到,去年12月,政府突然注资450亿美元。因为他们知道必须在2003年完成清理不良资产的任务,必须很快地进行银行改革。
另一方面是市场的因素。当前,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中国,所有的人都想投资中国,这是对银行进行改革的好时机。如果再等一两年,可能经济过热就会过去。那时,中国经济处于下降的循环周期中,很难让投资者对中国进行投资了。
其次是财政因素。我们看到,清理不良资产实际上是一个预算的问题。现在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国家税收是GDP的两倍。我认为在国家有钱、预算有钱时,把这些钱转移到银行中是很好的时机。同时,现在的投资者非常愿意把钱投到银行里。如果再等3年,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没有足够的税收,投资者也许会担心投资环境不好。
最后我要说的是银行系统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再过两年,经济增长处于缓慢阶段,“清洁”的银行系统变得很重要,因为经济需要让贷款增长最大化,让贷款机会最大化。如果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很糟糕,银行就不太可能主动贷款。如果提前清理不良资产,他们就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就会预防经济增长缓慢阶段中突然爆发的经济崩溃现象。所以我认为现在是很好的银行改革时机。
国有银行开始改革管理结构
《周刊》:但是人们担心450亿美元巨资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能达到预期效果吗?
安德森:按国际标准来看,1997年,1998年,1999年实际的不良贷款率在50%以上,可能达到60%。而现在,市场估计实际的不良贷款率在30%到40%之间,如果没有1998年,1999年的银行重组改革,今天的不良贷款率会高很多。但在1998年,1999年政府只是清理不良资产,并没有进行改变所有制的改革即所有制多元化。银行需要市场纪律的规范,除了国家之外,银行还需要机构投资者。
这一次的改革与以往不同。国家出资的目的就是帮助银行进行改革。当然银行为此需要很多钱,他们需要的钱比政府给的要多很多。因为他们开始改革管理结构,这个过程需要很多钱。
《周刊》:您曾指出,杜绝不良资产的继续发生是银行改革能否真正见效的关键所在。第一步,调整国有银行的资产结构;第二步,放开金融体系;第三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那么,现在我们处在什么阶段呢?
安德森:去年12月份已经开始开放利率了,但仅仅是贷款利率,借款利率还没有变。可以看到,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已经开始了。第三步也开始了,那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从这一点上看,1998年,1999年的改革只是进行了改革的第一步而没有触及第二、第三步改革。而现在新一届政府已经开始了第二、第三步改革,这非常好,我相信这个改革一定会非常成功,也将对银行发展大有帮助。
《周刊》:在您看来,此番重组过程中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安德森:IPO对于中行和建行都很重要。两家都可以把这次注资的225亿美元作为资本,存在银行账户上;或者把钱贷出去。如果银行把钱贷出去,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会低,如果银行把钱放在账户上,资本充足率就会非常高。现在对国有银行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借贷,而是IPO。对IPO来说,最重要的是资本充足率高不高,如果高的话,就说明IPO会成功,如果不高的话,市场情况会更糟。对于国有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资本放在账户上不动,这样IPO成功的机会才会高。
国有银行用机制对地方政府说“不”
《周刊》:央行注资之后,离上述两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估计仍要1年以上。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能从根本上向一个合格的商业银行转换的话,历史的问题也许将会再次发生,比如会不会发生大量隐性不良贷款等等,在您看来,真正的有效的机制是什么样子?
安德森:国有银行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对地方政府的官员说“不”。但是现在,国家是银行的主人,国有企业如果要从银行借款,银行就必须借,这样银行的日子就不好过,它们没有能力抵制国家的借款。中央政府其实一直在控制借款。但是,不能完全执行,主要问题出在地方政府身上。所有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找当地银行借款,而款项的用途五花八门:每个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科技园区、自己的机场、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是地方政府就向当地银行借款,银行的处境很艰难。现在对于国有股份还没有有效的系统管理。所以让国有银行上市就变得非常重要,就必须施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必须确定谁拥有股份,以及每一部分的股份由谁来管理。现在股份制改革正在进行中,而到现在为止,四家大银行还没有完成股份制改革。
《周刊》:海外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较大的担忧,那么,在您看来国有商业银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安德森:有两个问题。一是国有银行呆账坏账比率较高。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这仅仅是个钱的问题,只要多给钱,也许明天就可以好转。政府已经注资450亿美元,还要给其他银行注资,这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二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问题。中国出现过三个经济周期。这三个周期的产生都和银行有关,都源于过度借贷或借贷不足。而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对银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如果你问国有大银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国家都开始解决了。1998年,1999年国家只对第一个问题即不良资产进行解决,而第二个问题丝毫没有解决的政策。现在,第一和第二个问题都要解决,开放市场,改革银行所有制。所以现在我对于国有银行的前途比1999年更加乐观。
(稿件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袁朝晖、张志莉 转载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