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8日电 政府参事聘任的范围主要是非中共人士当中有代表性、有影响和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参事当中为什么要以非中共人士为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崔占福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
崔占福为此介绍了一段历史情况。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百业待兴,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负责人特别注意发挥党外人士,特别是那些爱国、博学、有代表性的知名人士的作用。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1949年10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即当时的政务院,任命了32位党外人士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参事,11月11日正式成立了政务院参事室。1951年6月7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几项具体规定,强调了政府机关贯彻党的统战政策的重要性。这就为参事室将来成为一个具有统战性和咨询性的政府机构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崔占福说,五十多年来,政府聘任参事一直坚持以党外人士为主的原则,严格控制中共党员的参事数,不能超过参事总数10%的比例。实践证明,这样做确确实实团结了一大批党外的知名人士,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做好参事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需要,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也表示,通过参事工作,党和政府团结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他们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使政府在决策方面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蒋明麟说,通过在国务院参事室三年的工作,自己了解到,国务院参事最主要的特点和其存在的生命力就在于把统战性和咨询性高度、有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