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05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整肃钢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展开新较量

2004年04月05日 14:12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去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钢铁产量突破2亿吨的国家。面对同比增长22.38%的速度,有人甚至用“大炼钢铁”这个40多年前的特定时代名词来表达对现状的担忧。

  103号文件无疑将改变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中资源、能源、资金、运力等要素的分配格局。在规范与现实情况,效率与公平的相较中,国内的大钢厂、小钢厂以及不同所有制的钢铁企业将出现不同的命运

  “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说明中国钢铁工业能力近年增长过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3月1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对媒体说。

  为了抑制过热,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3 ]103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通知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了钢铁产业的准入门槛;停止批准新建钢铁厂;严格信贷、土地、税制管理等措施,以促进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政策无疑将改变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中资源、能源、资金、运力等要素的分配格局。面对可能产生的新利益格局,国内的大钢厂、小钢厂表现出了不同表情。

  “中国的钢铁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如果谁在这个时候继续投资钢铁行业,风险是很大的。”上海宝钢股份总经理艾宝俊对外界说。显然《通知》的观点和措施得到了大型钢铁企业的由衷赞同。

  一些小钢厂的想法与他们不同。“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本计划在今年上马新项目,建设两座450立方米的新高炉,并为此做了相关的规划,但现在由于103号令的出台,企业的这些计划已被搁置……”3月25日,河北鹿泉钢铁有限公司厂办主任赵洪亮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鹿泉钢铁有限公司,现年产量50万吨,拥有职工1000多人,所有制形式为民营。

  “虽然我们是民营企业,炉子也小,但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三峡工程都用我们的钢……”赵说,“宏观调控的政策没错,只是现在我们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了一种悬疑……”

  在规范与现实情况,效率与公平的相较中,国内的大钢厂、小钢厂以及不同所有制的钢铁企业将出现不同的命运。

  国企、民营谁是清理目标

  政府整肃钢铁业是不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

  “103号文件,并没有所有制的界限,而是针对整个行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政策的原则性导向不是要针对民营企业,而是为优化钢铁的结构,这个优化是靠政府和市场结合来进行的。”

  103号文件虽然并非针对民营钢铁企业,但却对它们造成了实际的不利影响。

  为了避免钢铁投资过热导致的严重后果成为现实,103号文件给钢铁投资建设项目重新设定了一系列最低条件,其中包括:烧结机使用面积达到180平方米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4.3米及以上,高炉容积达到1000立方米及以上;新建的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低于7吨标准煤,吨钢耗水低于6吨。

  正是这个新门槛,给国内的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带来了规模难题。据2002年全国钢铁企业排名,钢产量在150万吨的企业有34家。其中只有沙钢等1~2家为民营企业,其余均为国企。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国内新建炼铁高炉81座,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只有6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模较小的钢铁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北京梅塔科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分析师许中波说。而这一现象在钢铁大省河北表现更突出。2003河北省约有钢铁企业335家,其中国有企业只有8家,剩下的300多家民营钢铁企业平均钢铁产量不足12万吨。

  限制性政策对规模较小或者是尚未大规模进入行业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发展机会。

  “因为,严控投资过热将促使钢铁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有利于解决大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的铁矿石涨价、焦炭和焦煤资源紧张及运费成本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华西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说。

  长期以来,面对民营小钢厂的竞争,大型钢铁企业总有吐不尽的苦水。一方面,民营钢铁企业在经营成本上有绝对优势,使得投资钢铁不仅风险小、回报率还大大高于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钢铁企业所谓的“后发”优势,让国有钢铁企业望尘莫及。

  “(民企)完全靠自己的积累是不可想像的,地方上的包税制是个关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事实上也是如此,许多民营钢企在地方上享受了优惠的包税制,不管企业是否扩大规模,每年上交固定税额。相反国营钢企大多属于中央企业,与此无缘。

  据资料显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纳税额相当于销售收入的10%。而本刊在河北调查得知,一般的民营钢铁企业的纳税额仅约占销售收入的4%。

  但是103号文件发起的“清场”行动或许会使民营钢铁企业积累起来的优势瞬间崩塌,因为它们中的很多不仅已没资格玩这场游戏,而且还背上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标签。

  违规高效者的难题

  “确实有一些小企业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但并非全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认为不应一刀切。”河北敬业集团的一位姓田的负责人对本刊说。

  河北省平山县敬业集团是一家新兴的民营钢铁企业,从1995年进入钢铁行业,现在分别已达到年产生铁、钢150万吨的规模。下属的平山县敬业冶炼有限公司有150立方米高炉三座,380立方米高炉二座,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有30吨转炉三座。这六个炉按规定都在整顿之列。

  在敬业集团的工厂,没有想像中的烟尘翻滚、浊水横流的景象。“我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从未放松环保建设,企业投资三千万元,建成一座利用废气发电的电厂,既降低了污染,又节省了能源”。田说。

  在该集团办公室门口,记者看到了由石家庄市环保局颁发的环保达标先进企业的牌子。

  “我们现在的产量已经和大型钢铁企业邢钢(2002年产量位居全国第34位)在同一水平上了。”田说,“民营企业在灵活决策、严格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它们的效益明显高于国有钢铁企业。”河北省钢铁协会秘书长宋继军说。他认为,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已走出了“少投入、快产出、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

  民营钢铁企业的速度和高效率是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民营企业占河北全省的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了49%、52.8%和48.7%,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正是在这些主力军带动下,2003年,河北省钢产量净增1375万吨,占全国总增量的约36%,占全世界钢增量的约23%。

  “然而现实情况是,河北省许多钢铁企业的装备普遍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水准。”宋继军坦承。据宋调查,2003年,河北省同时在建规模较小的100立方米~200立方米高炉至少有46座。如果按照103号文件的要求,这些高炉都将胎死腹中。

  小钢厂的遍地开花是否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

  近年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中在建规模小而且雷同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在没有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情况下即开工建设高炉和转炉。

  但是,宋继军认为,有些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一些在建项目虽然没有达到国家新颁布的标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现实情况。

  长材和线材一直是钢铁行业的低端产品,但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这些建筑用材消费比例在2002年高达53.3%(房屋40%,土木13.3%),建筑用材中的长材消耗占78%,其中,螺纹钢、纯钢更是建筑钢材的主力。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城镇化的实施,螺纹钢筋和线材这两种低端产品还有发展空间。

  “所以,适度建设一批连续式小型钢轧机和高速线材轧机是合适的,不能把长材轧机一律视为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在中国,长材要适度发展,而且长材缺口是没有地方可以进口的。”宋说。

  针对这一情况,首钢前总经理、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对本刊说:“重复建设的现象是存在,但也不要急刹车、一刀切,保护和引导才是应有的态度。”

  而事实上,给“大炼钢铁”降温也并不容易。2003年,河北省冶金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突破1000亿元,实现利税首次突破200亿元,实现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实现利润数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30.25%。钢铁产业对河北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就在103号文件出台的前一周,即2003年12月16日,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对全省钢铁产业发展状况做出的评价是“热而不过”。河北省钢、生铁、钢材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从2001年以来,该省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主要指标连续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态势。

  2003年12月19日,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还在一份批示中指出:“钢铁是我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龙头老大,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之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牵住了这个大产业的牛鼻子,就把握了我省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

  “必须在保持量的优势基础上,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转变。”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宋继军对记者说。

  该协会2003年起草的一份建议中指出: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河北钢铁大集团是河北省冶金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张邦松、李东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频道

          中国钢铁业整体有没有过热? 媒体呼吁理性看待 (2004-02-27 15:57:28)
          台“中钢”本周拍板与日钢铁业合作组建新公司 (2003-02-17 16:25:15)
          中国钢铁业2002年应对钢铁贸易纠纷大事纪要 (2002-11-20 14:40:00)
          180天临保措施将结束 钢铁业“防护墙”不会拆 (2002-11-15 15:11:29)
          鞍钢联手克虏伯 中国钢铁业最大合资项目开工 (2002-05-29 17:00:17)
          西部钢铁业重组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公司成立 (2002-05-29 09:33:19)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