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随州四月一日电题:为农村艾滋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温馨家园”
——访湖北随州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所
中新社记者曾利明
湖北随州市的街头,有一家特殊的医疗机构——整洁的诊断检查室内,除了办公桌和一架诊床,并没有其它器械和药品,墙上贴满防治艾滋病的宣传画,而门楣上的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温馨家园”。这就是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的为农村患者治疗服务的艾滋病性病防治所。
被誉为“温馨家园”这个防治所,存储着该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详尽的档案资料和全市艾滋病从发现到应对的完整史料。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何卫华称“温馨家园”是他们服务和管理艾滋病人的载体,也是他们在建设全国第一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过程中的创造。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布在农村,他们大多数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卖血而感染的农民。近年来,相继进入集中发病和死亡高峰期。湖北随州是在二00一年四月在农村发现首例艾滋病后,引起当地群众的恐慌。当时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主任张晓东都被“惊呆了”。看到这位“不吸毒、没有性乱史,只是卖过血”的患者,立即让他感到问题的严重。他当天到病人所在的村又抽了七个人的血,送到省里进行HIV确认检测。结果上述八人中就有五人阳性。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这个地区陷入了对艾滋病的恐慌,村头地边,农民“谈艾色变,人人自危”。这里生产的肉类、蔬菜、水果再也无人问津。而那些不幸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农民,更几乎被贫穷、病魔和乡邻的冷眼逼到了生活的绝境。
随州市曾都区均川镇的感染者贫困农民老罗,二00二年初发病,持续高烧、腹泻。“温馨家园”的张晓东大夫在为他免费诊治的同时,把他的困难反映到政府。于是,民政部门送来了粮食衣被,红十字会送来了救济款,学校免除了女儿在校读书的全部费用。社会的多方援助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使老罗重返农田。
其实,不仅仅老罗,生活困难的艾滋病人家庭,几乎都得到了政府的救助。均川镇镇长黄继军透露,近三年来,该镇已投入一百万元人民币,竭尽全力解决艾滋病患者的困难。其中包括减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子女学杂费,为困难家庭送救济粮、农药、化肥、种子,减免各种税务、义务工及疾病诊治费用等。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随州市委书记、市长在均川现场办公,当场决定全部免除该镇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农业税、附加税、义务工、水费,所有艾滋病患者子女免费入学,保证其九年义务教育;确定随州市七家直属企业负责抚养该镇二十一名艾滋病遗孤到十八周岁,上大学者则延长至大学毕业;在发病较多的村庄,实施市、区直属单位结对帮扶。此外还拨款十九万多元人民币,为四十八户艾滋家庭进行危房改造、维修;出资帮助该镇有十名以上艾滋病患者的村庄建立艾滋病人互助小组。
去年夏天,随州市启动首批国家资助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项目,对八十三名患者进行严格的治疗观察。每隔十天,这些患者相聚在均川镇“温馨家园”,由专业医生为他们体检,记录他们的病情,分发药品到人并详细指导他们用药。而率先在富家棚村建立艾滋病互助小组,组织感染者生产自救,得病的十二名成员在村里成立了村艾滋病防治协会,与村干部一起活动,开展手工编制等生产活动。在互助组里,他们既学会了编织技术,也舒缓了心理压力。
随州市艾滋病人“温馨家园”还为开展治疗的每个病人都记录了详尽的档案资料。医务人员深知,不规范治疗而产生耐药意味着患者最终无药可医。他们对每位申请抗病毒治疗者作严格的检测筛查,对合格入选者及其家属作治疗前培训。受结核病治疗管理理念启发,他们请患者家属做服药督导员,督促患者按规定服药,并负责在患者每次服药后签字。按照工作流程,防疫医生每次为患者体检、给药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是:查看由患者家属签字的患者服药记录。
随着“温馨家园”防疫医生的深入宣传知识和患者病情的控制,群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减少了,卖血人群中主动咨询检测的人多了,疫情调查也更加顺利。
目前,该市组建了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所,新建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全市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底数及分布情况已基本摸清。同时相继推广了市、镇两级“温馨家园”建设,将健康教育、医疗救助等项服务向农村腹地延伸。这或许为中国开展以综合防治与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一百二十七个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提供了经验,为中国全面防治病艾滋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