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一位专家对薄熙来过去一个月的外事活动的评价是:“中规中矩,反映出中国的外贸政策没有因为主管领导的变化而变化。”
一个月前的2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任命薄熙来为商务部部长。在国务院提请审议部长人选的议案中,薄熙来被评价为“熟悉经济工作,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好的英语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事业心强,是商务部部长的合适人选”。
低调
在中国的官员中,薄熙来以其率真而颇受媒体的欢迎,很多记者都认为从此将会容易地从商务部获得消息了。但就任商务部部长后,薄熙来一改往日喜爱和媒体打交道的作风,保持低调,一直没有向媒体开口。
直到今年“两会”开幕式,他才第一次对媒体开腔,当时跑“两会”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抓”到了他,第一个问题是:“您对今天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薄熙来答:“就是关于对外合作,因为我们商务部要落实总理的指示。”
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20多位其他媒体的记者也围了上来。有记者见缝插针让他谈谈“本届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成绩”,薄熙来答道:“我觉得这一年干得很好,非常好。”
王小丫紧接着追问:“具体指哪些方面?”薄熙来回答:“过去的一年我国战胜了非典的影响,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每一位代表都深受鼓舞。”
活跃
虽然没有怎么对媒体公开开口说话,但过去一个月,薄熙来的名字仍然频频出现在媒体之中,这是因为,在过去一个月中,他可能是国务院中见外宾最多的部长,而他的每一次公开会见,都会被新华社披露。
3月2日,薄熙来第一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的身份接见了他的第一拨外宾——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英中贸易协会副主席斯蒂文·佩里一行。
此后的一个月,据公开报道,他先后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里亚兹·穆罕默德·汗、印度驻华大使苏里宁、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社长胜俣宣夫、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美国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菲律宾贸工部副部长托马斯·阿基诺、爱尔兰副总理兼企业、贸易和就业部部长玛丽-哈尼、巴西外长塞尔索·阿莫里姆、由会长谷井昭雄率领的日本日中经济贸易中心代表团和美国福特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谢尼克等外宾,还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
商务部研究院一位专家对薄熙来过去一个月的外事活动的评价是:“中规中矩,反映出中国的外贸政策没有因为主管领导的变化而变化。”
而目睹过薄熙来会见外宾的一位外国记者也给薄熙来打了高分,他认为薄熙来完全胜任商务部部长的这一职位。
新华社在一则有关薄熙来接见外宾的通讯报道中,表现了薄熙来的机敏、幽默、务实等风格。比如,在会晤中可以看出,懂英文的薄熙来往往不必等到翻译解释就能了解外宾意思,频频点头、笔录或应答。
在会见印度驻华大使苏里宁时,双方谈到印度对华出口农产品问题。苏里宁表示希望扩大稻米、糖等产品的对华出口。薄熙来首先对其改善出口商品结构表示赞赏,随后笑着说,那我们今天就先互赠大米留念,辽宁大米就不错。并开玩笑说:“这也算易货贸易吧?”
摸底
据说,薄熙来抵北京后,第二天就跑到商务部上班,安排好自己的办公室之后,他就开始一个司接着一个司,一个办公室接着一个办公室地“串门”和“认门”。
有人认为,薄熙来上任后没有大刀阔斧的举动,他只公开签发了两个紧急通知,一个是加强禽鸟及其产品市场管理,另一个是加强流通服务业服务安全工作。
但除了这些公开文件外,薄熙来还极快出手了一份商务部的内部文件,这个文件,商务部内称为“薄十五条”,内容就是要求加强商务部各司局、各项业务工作乃至商务部的政治、人事工作的十五项“意见”。数日之内,“一下子就把商务部的工作给带起来了”。
但商务部研究院一位人士认为,实际上,履新一月,薄熙来的“第一把火”还没有真正烧起来,在他们看来,薄熙来上任后将推出商务部打造的信用体系。
3月初,“中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中心”项目在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说,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动向彰显了商务部意欲统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野心”。
据了解,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贸易促进已被列为商务部目前和今后的三大重头戏,而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则是另外二者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而在内贸工作上,薄熙来也是重任在肩。3月5日,《商业大店法》的提议人王填,将建议稿交到了薄熙来的手中,薄熙来郑重表示“回去好好研究”。
之后,商务部的工作人员把王填请去了解具体情况。据商务部工作人员透露,薄部长对这件事极为重视,要求从速办理。
商务部的一位专家认为,尽管从公开消息看,薄熙来履新一月在内贸工作上的作为只此一件,但充分反映出他对外贸和内贸“一碗水端平”的态度。目前内贸工作的重点就是在零售领域,因为在年底前,中国的零售领域将全部向外资开放,而如何使中国的零售企业不被外资冲垮,是今年内贸工作的重中之重,“薄熙来抓到了关键”。
(稿件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钮键军 转载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