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三月二十四日电 题:沪上热捧“时尚清明”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清明节将至,一些时尚的新主张正悄然颠覆着沪人对于清明扫墓、祭奠的传统意识。沪人在缅怀逝去亲友的同时,也体会到时尚环保意识带来的省时省力。
海葬风潮日盛
将骨灰缓缓撒进大海,用花瓣寄托自己的哀思,海葬正日渐为大多数申城市民所接受,它一改以往丧葬仪式的繁琐,既不占用土地、又有利于环保。记者近日从上海市殡葬管理部门获悉,目前上海有关部门每年约组织三次海葬,每位海葬者家属还可得到政府补贴一百五十元人民币,颇受市民欢迎。另据有关部门介绍,上海将来还计划在海中建一专门标志,用于海葬者家属每年清明缅怀亲友之用,他们的清明扫墓活动也不必再长途跋涉了。
网络祭扫出炉
清明时节出行扫墓所造成的交通拥堵,让很多扫墓者苦不堪言。有鉴于此,许多沪上市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登陆网络进行祭奠凭吊。扫墓者只需轻击鼠标,登陆相关网址,为逝去的亲友进行注册,即可在网页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留下自己的怀念感言。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追思的内容、开拓追思的空间,而且还省却了清明前后几天的车马劳顿,以及因工作繁忙而造成的不便。网络跨越时空的虚拟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展示,就连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人也乐于选择此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绿色丧葬风靡
在“绿色概念”席卷日常生活的今天,丧葬意识也在逐渐向绿色“靠拢”。王女士今年年初就选择为自己的外祖母采取了“植树葬”的做法。清明节到了,她准备与家人一起到埋着外祖母的那棵树下去为亲人扫墓。她告诉记者:“将骨灰埋在树下,让我觉得外祖母的生命随着树木的成长而延续了下来,清明树下祭奠也使我们的感情上得到了寄托。”
据了解,目前诸多“环保葬”因为没有墓穴,也不保留骨灰盒,而是直接将骨灰埋在土里,这一做法大大节约了土地,也节省了丧葬成本。丧葬祭奠传统的变迁也说明了上海市民在对待亲友远离时的态度日趋理性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