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时比沙漠里的气候变化得还快。虽然目前国内钢价依然坚挺,但钢铁企业经营者已很难再保持上一年“大干快上”的乐观劲头。钢铁是一个“中间产品”,上连煤炭、铁矿石、运输这样的“瓶颈”产业,下连汽车、家电、装备工业、建筑等经济“支柱”产业。如果钢铁这个“中间产品”过分膨胀,上游的“瓶颈”开始收缩,下游产业发展趋于平稳,彼此的不协调就会暴露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业链安全成了钢铁企业面临的生死问题。
产业链隐患“显形”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链隐患,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卡了自己的脖子”。从2002年一季度开始,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钢价从“谷底”开始反弹,并持续维持在高价位上。钢价上升带来了钢铁投资热,钢铁再次成为各方资本逐利的对象,成为资本运作和增值的“沃土”。去年,中国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达96%以上。
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局部过度投资,使得宏观上经济产业链的隐患快速积累。多种能源消耗型产业的过快发展,使得原来公认“富余”的电力在去年一下子趋紧,多次出现了“电荒”。多年徒叹“卖难”的煤炭业也一下子“翻身”,煤价开始上涨,钢铁业所需的精煤更是供不应求。中国是优质铁矿的贫国,新上的钢铁企业纷纷放眼海外,大量进口铁矿石,使得国际矿石贸易趋热,铁矿石和远洋运输船只的供应价格不断上升。可供回炉的废钢也成了抢手货。此外,钢铁业投资布局的不合理,也使环境压力陡增。最近国家下决心消除局部行业的“虚火”,贷款、土地供应等源头环节更为规范,钢铁业产业链的脆弱性将暴露无遗。中国钢铁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今后必然会有一批钢铁企业因“吃不饱”而遭淘汰。
另有专家表示,跨国资本不断进入汽车业等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也会对国内钢铁供应商的产业链构成影响。跨国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全球采购系统,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也将实施全球采购,这就会割断原本的国内供应链。而要重新形成这个国内供应链,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将会很高,绝非简单的“本地供货优势”就能决定。
优势企业已抢得先机
就在一般投资商“热血沸腾”地涌入钢铁业、抢占钢铁投资“地盘”的时候,作为中国钢铁业巨头的宝钢集团却没有利用自己的实力,过多地搅动这股已经很烫的投资热潮,而是做了一些钢铁业之外的投资。由于宝钢集团比别人早一步在“产业链的安全”上作了投资,它也就在以后的持续发展中抢得了先机。
宝钢集团战略研究部门负责人吴东鹰,谈到宝钢在“产业链安全”上的预见很为兴奋:“宝钢在上下游已初步形成一个安全的产业链,这是宝钢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比盲目地在行业内投资抢地盘重要得多。”
宝钢这一系列投资和合作分开来看并不显眼,但合起来看就显出了战略意义:
2001年,与巴西一家矿业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当地组建合资矿业公司,共同开采一个年产600万吨的铁矿,所产铁矿石将优先供应宝钢。
2002年,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矿业公司组建合资企业,联合开采一个预计年产1000万吨的铁矿,产品优先供应宝钢。
2003年,参股中国有色金属巨头金川公司,参与生产和提炼镍产品。进一步紧密了与煤炭产业的投资合作关系,与河南永煤集团合资开发的矿井投产,与平煤集团正式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2003年,完成与一汽、上汽、东风国内三大汽车业巨头的全面战略合作,第一时间参与其新车型的用板设计。当年,世界三大钢铁巨头新日铁、宝钢和阿赛洛公司合资在上海建立高级汽车板生产厂,投产后主要向日本和欧洲在华汽车合资企业供货。
在不知不觉中,宝钢已通过投资这个牢固的资产纽带,在国际上最重要的两个优质铁矿石基地建立了稳定供应的渠道。同样是通过投资,在国内确保了优质煤炭和发展不锈钢不可或缺的镍原料的供应。在宝钢最主要的战略产品汽车板的市场占有方面,它不仅与跨国资本进入中国汽车业首选的国内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战略关系,还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化竞争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此间钢铁市场人士说,中国钢铁业在“虚火退去”后将进入新一轮调整。“谁赢得安全的产业链,谁就能赢得市场,就能巩固竞争力,否则就可能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来源:在线国际商报 作者: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