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15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房地产热度不减 金融监管当局再度传达降温信息

2004年03月15日 15:12

  央行去年引发轩然大波的“121号文”未能降下房地产业的热度,银监会即将定案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指引”能吗?

  “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是来真的了”

  2月26日,中国银监会在网站上发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指引”以非常具体和富于操作性的方式,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作出了要求。

  这一“指引”还只是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公示期为一个月,但很明显,自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号文”之后,银行监管者对于房地产信贷即将提出完整的操作指导。

  “这个指引不是因为说现时房地产风险过高,才考虑出台的。”高广垣告诉记者,“不管是不是过热或泡沫,平时都要按照这个‘指引’来工作。风险高也好、低也罢,都要这样做。”高广垣是香港惠泽集团(由国际金融公司、荷兰金融发展公司以及德意志银行参股)的创始人和主席,兼任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香港分会主席。惠泽集团自2003年8月起担任这一“指引”的主要技术咨询支持者。

  不过,高广垣告诉记者,银监会此番制定中的“指引”,与央行121号文件“所指引的方向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关注房地产贷款的风险。121号文是“比较方向性的”,而且在当时,有针对房地产过热的即时警示作用,它提高了贷款的门槛;而“指引”则准备告诉商业银行们具体如何操作。

  央行121号文全称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出台了一连串精准措施:不得向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用于交土地出让金;建筑施工企业不得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垫资;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提高对购买第二套以上者的首付款比例。

  “121号文”切中数年以来房地产信贷乱局,正因如此,房地产业反应极为强烈,有房地产商称之为“中国近10年来对房地产业最为严厉的一个文件”。随后,9月间,国务院发布了由建设部牵头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房地产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房地产业界为之欢欣鼓舞,某业内媒体甚至以《国务院18号文推倒央行泡沫论121号文件无疾而终》为题刊出报道,如释重负的心态俨然。

  事实上,尽管央行“121号文”如一位主持制定者所说,在确立房地产行业融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标准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从实际执行来看,有政策研究人士表示,“121号文”在过去半年间“被顶了回去”。从全年全国综合房地产景气指数的高位运行,以及局部地区的房价持续大幅度上扬来看,“121号文”很难说得到了严格执行。房地产商连环抵押和融资的模式仍没有根本性变化,地产信托和基金在房地产融资总额中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信托和基金融资并没有化解由银行来承担的最终风险。

  正因如此,此次披露的银监会“指引”草案,势必重新引发房地产业的震荡。从行文方式和具体条款来看,“指引”与央行“121号文”如出一辙,而且更加详细;特别是由作为商业银行直接监管机构的银监会颁布,传达了政策一致性的明确信号。

  “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是来真的了。”高广垣告诉记者。“那些资金实力不够的,开发经验不足、过往业绩不佳的,银行贷款应该说很难走得通了。”

  热?还是太热?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副司长贾海谈起2003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时仍心有余悸,反映综合景气的“国房景气指数”在2003年3月达到了近年新高109点。这个水平虽然距公认过热的1993年的120多点尚有距离,但考虑到当时房地产投资基数较小,且正处于通货膨胀期间,二者不可简单比较。“以目前的基数水平,应该把110点作为预警线。”如果以此为限的话,那么房地产过热的迹象早就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有更多的数据证明,房地产业太热了。

  著名房地产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今年初以来兴奋异常。“今年北京房价铁定要涨。”他说。他提供的数字是,北京去年住宅交易额创历史新高1095亿元,而2002年仅是700亿元左右。如果这组数据可靠,意味着2003年的住房销售额比上年度增加了50%!

  如果潘石屹是兴高采烈,央行则可称是忧心忡忡。刚刚发布的200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200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当中,基建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最多,前者达6373亿元,同比多增3199亿元,后者增加5091亿元,同比多增1397亿元。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528亿元,同比多增857亿元。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7%,是1995年以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房地产价格增势不减,2003年的涨幅明显高于2002年,且呈加速趋势。

  而在今年初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披露了房价上涨之猛烈程度:2003年1至11月,全国商品房价格涨幅为4.9%,但40个重点城市商品房价格涨幅为9%左右,部分城市住宅的价格上涨超过20%!

  汪所披露的另外一组数据则清楚地说明,虽然房地产商们对央行“121号文”怨声载道,但房地产投资增速丝毫不减,反而越来越快。2003年1至11月,全国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2.5%,其中11月单月则比上年同期增长42.9%!汪光焘认为,这些情况在2004年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以防止局部存在的过热苗头变为全局性问题。

  这是建设部对于房地产业形势的重新判断吗?

  “把西藏、青海等加起来再平均,从而得出不过热的结论,不过是算术游戏”

  张羽冲是北京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独立音乐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房产投资大户。在北京位于东二环与东三环之间的富力城项目开盘之后,张一下子就买了45套。富力城的均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到8000元之间。张在谈到他如此大手笔的原因时声称:“我买房子主要用于投资,现在买的房子投资回报率达到9%,而富力城的回报率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如果想卖的时候很好出手,不想卖可以出租,回报率也很高。”

  购房需求旺盛,是持房地产并不过热论者的主要理据之一。张羽冲的投资生涯证明购房需求之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他这样的投资性购房者在内。而张亦曾承认其资金来源中不乏挪借。上海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投资性购房的比例为16.6%,而国际警戒线为2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认为,投资性购房者的比例其实远远不止。他相信北京的实际投资性购房比例在20%到30%。投资性购房除了放大需求,托高房价之外,风险亦不可小觑:因为大部分人靠的是银行按揭,而且很多人是同时运作多处房产,通过贷款买房-出租-再贷款等方式,同时运作十几处房产。一旦一个环节跟不上,就会引发较大的还贷风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杠杆式的期货行为,一个环节断裂,多米诺效应随即而至。

  而在上海,据有关媒体对上海“虚高房价内幕”的揭露,我们可以知道,在2003年全市房价上涨达20%的上海,托高房价的炒楼花样之繁多,已直逼东南亚金融风暴前的香港,一是倒卖新房,开盘不久,即宣称楼已售完,其实是以定金的方式将房子都订给了职业的二道贩子,然后真正的购房者就不得不从二道贩子手里购房,当然房价之外,还要交一笔“号子费”,金额为数万元到10万元。这种行为会放大市场需求信号,托高房价,导致供求关系失衡,给市场大的波动埋下了种子。而与炒楼花相对应的,却是最近上海市的租金水平出现的下降趋势。

  2003年,除个人住宅销售,商铺投资也热火朝天,从建外SOHO到南城方庄的GOGO新世代,楼盘刚一挖坑,底商就基本售罄,而购买者中不乏大比例按揭者,他们的希望大部分是转手租出去,赚取的回报高于从银行的按揭利息,但由于回本期长达十数年乃到数十年,其间的利率水平、营商环境的变迁极大,一旦租金回报率低于按揭利率,风险如何控制,届时谁能解答?

  商业性地产这种投资巨大、以出租为主、因而本息回收时间长的物业形态,本来并不适于中国资金短绌、从而以销售为主的中国开发商们来做,但近几年商业地产却成了很多开发商们的新宠。

  特别是购物中心(SHOPINGMALL),最近的数字是,全国新上项目达300多家,去年是中国有史以来购物中心开业数量最多的一年,投资总额超过了1700亿元。据媒体报道,到2003年底,各地市拥有购物中心的数量,上海为35家,广州为27家,深圳为20家,北京、成都、大连、重庆、武汉等地均超过了10家。而迄今为止,实现盈利者尚未有耳闻。其中于1997年开发、位于浦东陆家嘴的正大广场,到2002年7月正大广场正式试营业时只启动了30%左右的功能。而原本定于2003年底开业、由北京大地集团投资的“北京MALL”至今仍处于停工状态。

  至于持房地产并无过热论者的一种常见说法:“即使过热,也只是局部过热的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斥之为误导,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国家,局部过热就可以视之为过热了。“不信你去看看哪些地区过热?这些地区占到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多大比例?单单北京朝阳区的开发投资量就已超过西部一个省了!”他认为,如果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都存在过热现象,以中国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而论,即可看做全局性过热。

  “至于把西藏、青海等加起来再平均,从而得出不过热的结论,不过是算术游戏。”他说。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张文豪、余永桢)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频道

          央行研究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多元化房地产金融市场 (2004-03-15 09:51:45)
          2003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业总体景气水平明显上扬 (2004-03-12 20:57:47)
          房地产市场“涨”声不断 南京出台措施禁止炒房 (2004-03-12 07:02:00)
          经济观察:今年广东房地产价格令地产商大跌眼镜 (2004-03-11 07:11:14)
          速递:房地产老总王征委员设立“农民工工资专户” (2004-03-09 21:36:29)
          海南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楼市供求平衡 (2004-03-07 14:32:16)
相关专题:中国财经媒体内容精粹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