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林海雪原》作为红色经典的最大卖点,同时《林海雪原》为了迎合现在观众的收视趣味,对人物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从出品方角度考虑,即希望对“杨子荣”有感情的老观众的喜爱,也渴望有更多年轻观众关注。如今,革命题材剧到底还有多大市场,一部《林海雪原》的收视分析是很有代表性的,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观众对于新版《林海雪原》的看法,革命题材剧想要皆大欢喜似乎很难。
60岁观众:还是旧的好
对于60岁以上的观众,《林海雪原》不仅是一部小说,也同样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所以对于如今电视剧添加进的“时代新元素”也最不能容忍。65岁的刘女士表示,“看了前几集我是非常愤怒的,以前无论在小说、电影、样板戏里,杨子荣都是智慧、英勇、有魅力的英雄形象,怎么被电视剧里安排成火夫了,还往别人饭里下巴豆。我看到报纸上导演说希望杨子荣不是天生的英雄,要有些小毛病,还搞对象。可是,你弄得再热闹观众不接受也是胡来,再怎么拍也没有原来的好了,当时人的思想境界和现在的人可不一样。”
50岁观众:怀旧难到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50岁左右的中年人对《林海雪原》了解最多以至如数家珍,但却都对翻拍的电视剧并不太感兴趣。“对我们来说,这种东西拍得再好也好不过原来的样板戏和电影”,56岁的林先生说:“我们这代人基本上都看过小说、样板戏和电影,小说经过电影得到升华,尤其是土匪互相对黑话特别精彩,样板戏也一样,维护突出杨子荣高大的英雄形象,大家都比较认可。好多经典台词大家都倒背如流,几乎就没有不知道的,原来也有一些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但看过之后都觉得没有太多新意。”
40岁观众:真正出新不易
导演和编剧曾表示,新版《林海雪原》力求融入更多现代的东西,以适合如今观众的收视习惯。一位从事电视媒体行业的编辑李先生分析,新版《林海雪原》并不是改编理念不对,而是电视剧本身拍得有些问题。他说:“没想到一部影响了三代人的作品拍得太平淡、太普通,前两集我是认真看的,再往后感觉节奏比较拖沓。其实不是说加进感情线就叫商业元素,如果改编好了,节奏紧凑一些,故事设些悬念,再加上点精彩的情节才对。现在我是一场战争场面都没看见。”
30岁观众:细节失误多
30岁左右的观众大多对《林海雪原》的印象已经不太深刻,本来不太会被固有观念左右,但不少人表示,虽然拍摄还算精良,但剧中硬伤也不少。一位何先生告诉记者:“我就看了几集,也就巧了,硬伤遍地,漏洞连篇。比如前面还说是正月十五呢,后面就说二十五了;比如把‘八·一五’说成‘九·一八’;比如一群人从雪地往下滚,应该是有各种姿势的,结果整齐划一距离都没太大偏差,和立定跳远似的;还有场景和场景之间也不紧凑。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那时候的事好多就挺假的了,而如今一些人为的因素也加得不怎么高明,弄巧成拙了。”
20岁观众:兴趣不大
如果说30岁以上的观众对《林海雪原》还或多或少有些期望的话,那么20岁左右年轻人的普遍反映是不大关心。事实上,由于选择多元化,要让20岁的人对革命题材戏表现出十足的趣味是很难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