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1日电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引起各界关注的社会难题,而“海归”如今也渐失"热饽饽“地位,越来越多的”海待“在”游荡“。在此次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些政协委员由此建议,就业途径要西移、下移,应大力鼓”海归“们去中西部发展。
许克敏委员介绍,以上海为例,2003年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已达7000人左右,不少省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上述问题。
根据世界HR实验室经过近期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同时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根据世界HR实验室经过近期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同时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许克敏委员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缘于近年来国内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不少用人单位宁可用国内人才,他们对国情了解,国内的工作方式也容易适应。同时,“海归”族本身专业也相对比较集中在过去比较熟悉的IT和MBA等方面,这些人才相对较多,一些地方已经过剩。此外,“海归”族出现低龄化倾向,不少人在国外缺乏工作经验,而现在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工作经验。“‘海归’族本身对待遇期望值也过高。以上海为例,他们对月薪期望值约为7000到15000元左右,但用人单位对一些缺乏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只愿支付4000到7000元之间。”
许克敏委员建议,人事和教育等有关部门做好“海归”族思想工作,要调整他们心理价位和过高期望值,并鼓励他们到中西部去,中西部地区也要进一步加大吸引力度。(记者:袁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