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10日 星期三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增速? 国内专业机构众说纷纭

2004年03月10日 10:54



10家机构做出2004年第一季度经济走势预测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CPI是判断今年经济增速能否保持的重要因素,央行对此的态度值得密切关注

  2003年中国全年GDP增长9.1%,达到1997年以来GDP的最高增速。目前经济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中长期中国经济仍可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对于GDP能否保持去年的增速或者超过去年的增速却有很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2003年经济增长达到短周期波动的波峰,2004年将进入短周期波动的收缩期,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小幅度下降。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可能突破传统的周期,2004年GDP增速可能再创新高。而《证券市场周刊》特邀10家机构所作的200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预测也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投资减速消费升温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全年近30%,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认为今年GDP增速会比去年有所下降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认为今年投资增速要大大回落而作出的判断。在判断投资增速回落的同时,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今年消费增长会有明显提高。根据10家机构预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同比增长21%,而消费增速则达到10%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认为,从1954-2003年中国不变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平均波长为7年的周期性波动现象,最近的波谷是1999年。2002年,不变价投资增速达到17.48%,已超过其发展趋势值(13%),进入投资增长的扩张期。2003年不变价投资增速大幅度提高,达到28.6%;按扩张期两年估算,2003年应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性波动的波峰,2004年投资将进入周期性波动的收缩期,投资增速将下降。

  该报告认为,从1953-2003年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波动情况看,中国消费增长存在平均波长为4年的短周期性波动现象,最近的波峰是2001年、波谷是2002年。2003年中国消费进入其短周期波动的复苏期。按复苏期和扩张期两年估算,2004年我国消费将进入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提高,名义消费增速应在12%以上。2004年除消费增速比2003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外,投资、出口增速均将大幅度下降,存货投资增速在一季度达到波峰之后,也将大幅度下降。预计全年GDP增速在8.4%左右。

  外贸拉动增速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71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和进口增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月出现贸易逆差0.3亿美元。而10家机构所作的预测中,有一半以上认为一季度出口增速将低于进口增速。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从国际贸易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看,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下降和出口增速提高,将导致2004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

  一直以来,中国出口均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态势。今年1月数据显示中国已出现贸易逆差。从进出口商品的构成看,出口商品方面,机电产品出口量仍然很大,同时,中国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进口商品方面,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钢铁、汽车等保持了稳定增长。

  轻微通胀激活经济

  2004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3.2%,与去年12月份比,上涨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全国工业品价格承接去年的上涨势头也有较大幅度上涨。同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4%。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和农副产品类涨幅均较高,分别上涨15.6%、12.6%和14.6%。

  10家机构中的大部分预测,一季度CPI增幅在3%以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全年预测认为,2004年3月份CPI将达到3.1%,6月份达到3.43%,6月份以后将出现上升趋势,12月份将达到5.75%左右。

  专家认为,从去年的情况看,走出通缩加上低利率政策,使得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倍增活力,轻微通胀对中国经济健康增长有益无害。但同时部分行业也显现出了价格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过热趋势,国家将对此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在其《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预测,2004年全年CPI将上涨3%左右。预计M2和M1分别增长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

  因此,尽管总体上2004年影响价格上升的因素多于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但央行报告中提出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需要密切关注”表明,央行将对物价指数实时监控,并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通胀加剧采取相应措施。(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耿馨雅)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频道
相关专题:中国财经媒体内容精粹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